第五章鏖战沙海(1)

    第五章鏖战沙海(1) (第1/3页)

    西征第一路军的军事会议结束后,十几个驿马就匆匆出发,将调兵的指令传达到河西各地驻军。几天后,耿恭部接到了一路军主帅奉车都尉窦固将军出兵的调令,窦大帅命令耿恭所辖各部兵出玉门关,跨越茫茫的戈壁沙漠,配合从张掖出发的主力部队作战。直捣呼衍王的巢穴伊吾卢(即后世哈密)。

    永平十六年二月廿三,耿恭部兵出玉门关,他所辖的部队共有骑兵三百六十人,一千五百名步兵,总共不到两千人。到玉门关要走过河西走廊,凉州是走廊的东头,玉门关是走廊的西头,它因为位于黄河西边,又在祁连山和马鬃山之间,长约千里,所以才得名叫河西走廊。

    在汉朝以前,这地方归匈奴人。汉武帝出兵把匈奴人赶走了,失去了这个地方让匈奴人很伤心,有一首民歌就唱出了他们心中的悲哀。行进的队伍中,李同骑在马上,不由得想起了这首民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玉门关是通往西域的咽喉。早在汉朝以前,在夏商周时,昆仑山的玉石,就是通过这里运到了内地。因此早就得名叫玉门关。从玉门关经过的当然不光是玉,到了后来,什么东西都有了,小麦、胡萝卜、核桃,还有胡琴、琵琶,许多吃的玩的东西,都是通过玉门关传到了内地。

    就在几年前,汉明帝还派人从这里到了天竺国,从那里带回了两个僧人和许多的佛书,并在洛阳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叫白马寺。李同上辈子去过白马寺,不知为什么,他并不太喜欢这个寺庙,兴许是商业气息太浓,门票太贵的原因吧。想到这些,他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个微笑。

    玉门关太重要,自从汉武帝拿下了西域后,接下来的皇帝们,别的地方可以丢,这个玉门关绝不敢丢。就连最弱的王莽为皇时期,也仍然有重兵把守。而从秦始皇起修的那道对付匈奴的长城,一直都在修,到了汉文帝时,就已经修到了玉门关。正是有了这道长城,让守卫者有了可以依靠的屏障,连接如山的关隘城堡,使得匈奴想再回到河西走廊,只能是个白日的梦想了。除非是大汉发生内乱,否则想也别想。

    出了玉门关,再往前走,看上去的一切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路不能说没有,但不平坦也不宽阔。有的路段还被沙土和荒草遮住了,可不会找不到路,几百年来留下的行迹,已经刻在了土地上,不会轻易消失的。看不到村庄了,连放牧的人也遇不到。这和战争无关,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河流,老天又很少下雨,在长久干旱的折磨下,连野草的生长都变得困难,稀稀落落的,盖不住裸露的沙土,倒是遍野的碎石头,一个个被风吹得像大鸟下的蛋,圆圆的、光光的。人要在一个地方活,也和植物、动物一样,有些条件是不可缺少的。其实有许多地方,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如同眼前的这片大戈壁滩,人们老远看见了,都会害怕不敢往前走。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地方在中间隔着,西域和内地之间就有了大片的无人地带。

    李同骑在战马上,看着眼前的荒野,心里暗忖,如果这里水多草密,怕是内地和西域早就连成一个整体了。同时,李同也在遐想,第一个从西域走向内地,或者是从内地走到西域的人,真是太了不起了。这个人是谁呢?史书是没有记载的。史书只说是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西域与内地连接的通道,实际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西域和中原就有往来,正所谓“玉出昆冈”讲的就是来自西域的和田玉。现在看来一定还有一个人最早开辟了这条山道,在更早的时候,可能是几千年前、几万年前,就在这条路上走过了,岁月如歌,只是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他的名字罢了。

    北匈奴在西域的军事力量有两支,一支是南呼衍王,另一支是左鹿蠡王。南呼衍王的据点是在伊吾卢城(哈密)。呼衍王一直关注着汉朝的动静,从去年开始,汉军就在集结,呼衍王虽然知道汉军这次来者不善,但呼衍王并没有打算望风而逃。讲句实话,汉匈之间有几十年没有打过仗了,北匈奴留下的只是王莽时代的新朝军队几次大溃败的记忆。以为没有了汉武帝的国家也就没有了大帝国的威力,再加上汉军是长途奔袭,免不了会人困马乏,这会让以逸待劳的匈奴军队处于力量上的优势。

    人的想象力往往是很丰富的,骑在马上的人似乎更容易产生遐想。坐在军帐中的南呼衍王,越想越觉得没有理由不与汉军来一次决战,越想越觉得这是历史给他的一个机遇。一直在和左鹿蠡王争夺北匈奴单于的宝座,如果能把汉军挡在进入西域的东大门之外,那么这个单于不想当,也得送给他当。

    可他不知道,他的对手里,也一样有着一群热血沸腾的汉家子弟,他们也同样把这次出征当作报效国家并且改变人生的机会。在这个时代,皇位是祖传的,可英雄是不问出处的。一个平民要想青史留名,除了战争之外,好像很难再有什么别的途径了。

    这一点上,首先出塞的耿恭和南呼衍王有某些方面的一致,两个人都想一战成名,于是战争不再是传说。先锋大军已经进入西域,摆开了决战的阵势。耿恭和呼衍王所部都采取了正面硬杠的策略,积极备战加上主动出击,双方之间的战争首先在斥候之间爆发。

    汉匈双方都是打老了战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个道理双方都懂。于是在茫茫的戈壁上,双方的斥候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范羌是斥候队长,同时也是耿恭的心腹大将,他亲自带领着二十一名军中斥候前出侦查敌情,为大军前驱探路。李同有幸成为了第一批与匈奴交战的大汉军人。

    ————

    自从大军进入蒲昌海(即罗布泊)后,李同所在的斥候队与南呼衍王麾下斥候已经爆发了无数次激烈战斗,越靠近伊吾卢,双方遭遇的频率越高,进入四月,几乎是无日不战。古往今来战争的形式不管怎样变化,最先损失的都是斥候,截止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