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震慑鄯善(2)

    第十二章震慑鄯善(2) (第2/3页)

    “人多事繁,如遇不测,反倒累赘。”班超坚持说道。

    “窦统帅一心为咱们着想,该增就增点儿人吧!”从事郭恂也开口劝班超说。

    班超不语。

    窦固看出班超的固执,也强硬地说道:“最少,本帅得给你增添一些护卫,保障你的生命安全,令兄与吾乃莫逆之交,你要是真出了事,本帅可无颜见令兄了。”

    “大帅,您打算给吾增添多少人呢?”班超反问道。

    “嗯,“窦固想了想,说道:”先给你增加五十名亲卫骑兵吧,虽然人数不多,但在紧急情况下,至少有自保之力。太多了又会引起西域小国的恐慌和戒备,反倒是不利你在西域开展工作……”

    “大帅过虑了,下官认为继续保持原班人马才是最好的选择!”班超打断窦固的话,分析说,“大帅,我看就不要增加人手了,我出使西域主要的目的就是和各国重新建立外交关系,不让他们继续倒向匈奴。如果我带了太多的人马反而不便,首先就是沿途的后勤补给困难,正规的军队在外待的时间太长,肯定师老兵疲,无法长期保证战斗力,出使各国,反而是游侠儿更加适应这样的工作;其次,这点人马跟在我的身边,遇到西域小国,对方的国君肯定不敢与本官见面。毕竟前朝傅介子斩杀楼兰国君的事情,已经在西域各国传得沸沸扬扬,另外去了西域真正的大国,这点人马又不够看的,反而会引起对方的警惕,真要是起了冲突,基本上是给对方送人头了。因此,吾意已决,还是保持现在的规模吧。”

    窦固也知道他说的是实情,只好无奈的点头答应了下来。从帅府出来回驿馆的路上,田虑迟疑了半晌,还是开口询问道:“班司马,您为何不向大帅要两个人呢?只要您开口,大帅肯定会答应下来的。”

    班超捋一捋胡须,笑道:“你是说李同和莫博德吧,不妥,不妥。”

    “为何?您不是很欣赏这两人吗?尤其是那个李同。”田虑诧异的问道。

    “的确,吾欣赏此子,“班超点点头,说道,”但并不意味着要把他放在身边,这会影响他的前途的。莫博德倒无所谓,他只是个匈奴降人,但李同不一样,此子目光远大,思维活跃,更加适合军旅。卫霍之后,大汉缺乏一位真正有战略目光的统帅。那段日子的相处,他替我编写笔记,很多真知灼见常常让我惊喜不已。我敢断定此子乃不世出的将才,这样的人留在本官身边充当护卫实在是太可惜了。他现在更需要的是一个人发挥他特长的天地,留在西域屯田,也许对别人是件苦差事,但对于李同来说,却是一个能够充分施展他潜能的舞台,他现在更需要的是实践。”

    田虑听了,良久不语。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时间回到几个月前,李同跟随使团回到伊吾卢,身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班超的报功文书上李同为首功,加上斩首三十五级,大汉最重军功,同时有班超向皇帝的推荐,回到耿恭部的李同很快就被任命为驻伊吾卢护屯田军候。就这样,李同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身份从一名罪囚华丽的转身为一名大汉中级军官,升迁速度之快让人大跌眼镜。

    按照东汉军制五人一伍、有伍长,十人一什、有什长,五十人一队,有队长,百人一屯,有屯长,二百人一曲,有军侯,千人一部,有司马或校尉为正司马为副。按照朝廷的军制,李同可以在屯田的流囚中招募一支两百人的部曲,管理一个人口上千人的屯田区。这一年,他刚满十七岁。

    虽然汉军在伊吾卢击败了南呼衍王,把自己的势力重新拓展到西域。不过,在南呼衍王和左鹿蠡王的带领下,北匈奴依然还有人口一百多万,在整个东亚和中亚,还是除了汉朝以外最大的一个军事实体,对某个地域还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比如说,目前在西域有三十六个小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敢在匈奴人面前说“不”的。匈奴人只要到了家门口,不管情愿不情愿,都会打开城门,当贵宾相迎,主动以厚礼相赠,只为了不让整个国家毁在匈奴人的铁蹄下。与匈奴人的野蛮、粗鲁相比,深受儒家文化浸润的汉朝会显得文雅许多。同样,汉朝也会要求那些小国家归顺自己,但不会使用太伤害尊严的方式(比如说,用恐吓威胁、刀剑相逼)。

    任何国家,不管大小,都不想归顺某个朝廷。可为了现实生存的需要,不得不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非要在汉朝和匈奴之间选一个大哥的话,他们自然会选择汉朝。也是这个原因,从汉武帝开始,差不多每年都有西域各国派出的密使来到汉朝,请求汉朝接受他们的归顺,不断表示希望东汉能派大军镇守西域。

    汉朝和匈奴人相比,地理上的劣势让汉军每次出兵西域付出的代价过大,尤其是财政负担过大,而且不能持久。班超也意识到大汉需要在西域保持军事存在,只有走屯田这条路,同时还可以以战养战,训练一支鄙视匈奴人更适应其战的军队出来。

    班超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和严谨的分析,让班超的奏折非常有说服力,这份奏折得到了皇帝的重视。正因为如此,这也坚定了汉明帝加强在伊吾卢屯田的力度。

    东汉永平十七年三月初五,皇帝的圣旨抵达西域,敦煌正式成为护西域都护府所在地,陈睦担任新的都护。陈睦立刻命令汉军开始大规模进入西域屯田,除了哈密的李同部外,汉军耿恭部驻扎疏勒城,关宠部驻扎柳中城,这两支部队都划归西域都护府指挥。因此,汉军就形成了以哈密、疏勒和柳中为据点的三角形支撑点,开始打造西域都护府的势力范围。

    而今人不解的是,耿恭麾下的大将李同所部却被剥离出来,留守伊吾卢,所辖部队划归陈睦指挥,从属于西域都护府,圣旨上明确规定,由新任屯将李同全面负责伊吾卢兴办哈密坞的屯田练兵工作。这让耿恭很长时间极为不满,但圣旨已下,他也无可奈何。

    在这个时代,哈密是李同提出的一个新地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