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折漕之议

    第二百二十八章 折漕之议 (第2/3页)

牵笑道。

    “可是蔡牵,你这样会不会太异想天开了点?咱们在岸上的人,现在也没办法接近阮元家眷啊?你说这什么挑拨离间,第一步要怎么走,有着落了吗?”吕姥问道。

    “当然有了。”不想蔡牵却是胸有成竹,笑道:“妈,你且想想,那日侯齐添遣人去刺杀阮元家眷,最后那个杀手,可是眼看就能逃出来了,若不是那阮元不知用了什么手段,他本能活着回来。可是侯齐添究竟在杭州埋了什么线,我却也清楚了。嘿嘿,这条线究竟连着哪里,或许你们还不知道吧?哈哈,我看那阮元也未必知道!那阮元做梦也不会想到,他想把咱们一举灭了,嘿嘿,这从一开始就是痴心妄想!”

    这一次,蔡牵猜得没有错,至少在他行动之时,阮元还不清楚自己更大的那个对手身在何处,竟是何人。

    就在此后不久,四名督抚的联名上奏到了京城之中,但这时让嘉庆犹豫不决之事,却并非只有这一件。这日嘉庆也召集了五名军机大臣一道前往勤政殿,一同讨论这些涉及朝廷旧制的奏报。

    “先看这两份吧,又是蒙古王公那边的上疏,说汉民北迁蒙古者日众,这次又是汉民和蒙古牧民争地,而且参与者比之前还多。这已经是今年第四次了。”嘉庆不无忧虑的说道:“还有,这是吉林将军秀林的上奏,说眼下迁入吉林的汉民也越来越多,若是再这样下去,能否开放吉林,准汉民迁入屯垦。各位有什么意见,都说出来吧。”

    “皇上,臣以为迁汉民入吉林屯垦之事,断不可行。”庆桂率先发言道:“不仅如此,蒙古草原亦当严令划分牧地耕地,若是牧地,便不许耕垦,只有如此,才能保牧民生计。至于黑龙江和吉林,本就是满人故居之处,其中又多有世代从军的索伦人,若是任由汉民迁移,只怕十年、二十年之后,吉林黑龙江旗人汉人争地之事,也将一如今日之蒙古。到时候即便皇上圣心明断,这些争地之人,也只会认为皇上是在偏私,若是到了那时候,东北因争地而生内乱,将会一发而不可收拾!所以臣斗胆建议皇上,驳回秀林的奏疏,对于在牧地耕垦的汉民,也应该全部令其退耕。只有如此,汉民、牧民、旗人方可各守本业,相安无事。”

    “皇上,庆中堂所言不无道理,但是……”这时董诰也在一边补充道:“汉民北上蒙古吉林耕垦,亦非其本心所愿,实在是这些年来,山东、河南人口日增,汉民耕地不足,不得不北上迁徙蒙古。之前乾隆之末,有汉民入蒙古耕垦,彼时可耕之地尚有不少,故而一时汉民牧民相安无事,眼下汉民耕垦牧地,只怕也是可耕之地渐不够用了。皇上,耕垦牧地确非善举,却也是不得已之法,若是百姓衣食无忧,又何必去耕种本不宜耕的牧地呢?”

    “董中堂,土客械斗之事,戴大人清楚,难道你不清楚吗?”庆桂反问道:“皇上,据臣所知,江西闽粤土客械斗,其起因也是争地,这些争地的百姓,之前也都是南迁移民,只是因迁入时间不同,就有了土客之分。皇上,这还只是汉民与汉民的争执,就已经连续数十年让当地官府束手无策。若是汉民与牧民、与吉林黑龙江旗人因争地起了争执,那又让吉林将军、蒙古王公如何应对?眼下教匪之患,尚未根除,边境至关重要之处,不能再生事端!”

    “皇上,臣无意对庆中堂不敬,只是眼下山东河南,不少百姓也确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