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商税除弊

    第二百三十一章 商税除弊 (第2/3页)

林四田产情况,依市价购他田产,之后,咱们在扬州也再买几亩地与他安居,他后半辈子,也就不用再担心了。至于其他棚民之事,孩儿和百臬台也商量过,临海县前日正好上报,说有几十顷土地尚能开垦,就把他们移到那边去吧。说到底,爹爹,都是孩儿无能,许多事孩儿想着兴利除弊,可想出的办法,却往往都有新的问题。或许,也正是我自作聪明,才差点害了林四一家啊?”

    “伯元,为官之事,本就没有十全十美可言啊?”阮承信道:“尤其是眼下天下人口日增,每一处政令变动,都会涉及不少人的身家性命,想要实现兴利除弊,又哪里是定下几个新制,废除几个旧制,就能解决的呢?你能先天下之忧而忧,主动去改掉那些个弊政,在爹爹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其他,有时候也只能等新制实行下去,才能看出其中不足。但即便如此,那也比明知旧制积弊日深,却熟视无睹要好啊?而且话说回来,爹爹这里倒是想到了几件事,你现下去改、去做,或许没那么多顾虑,你可愿意听听?”

    “还请爹爹赐教。”阮元道。

    “如今,浙江还有两件事需要尽快去办。”阮承信道:“一是关税,这北新关征税之弊,爹爹初来杭州便即听闻,许多关吏唯求多收商税,便不断提高税值,甚至在同样的征税之处反复收税。他们以为这样能多收税款,却不想北新关重税之名,早就传出去了,商人都知道这里税重,还会去主动缴税吗?另外一个是里堂说的,最近正值秋粮征收,里堂在民间也多有耳闻,征收秋粮之际,县吏最易作伪,常有偷盗官仓,又或以长尺大斗滥行加赋之人,这两件事,我看若能除弊,对百姓而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之前你忙于海防海塘之事,爹爹知道你分身乏术,但现在,是时候解决这些问题了。”

    “若是如此,孩儿即日便去准备。”阮元自然清楚,商税官仓之事,对于赔补亏空,同样也是至关重要。

    这时,忽听蒋二在门外道:“老爷,方才吴先生的仆从到了抚院,说……吴先生的商队这次南下,在北新关被扣住了,听说那里每车每箱货物都要加税,吴先生正在那边和关吏交涉呢。这件事,我们要怎么办啊?”

    “正是机会!”阮元道:“蒋二,快去备轿,一会儿我就去北新关。若是真有关吏滥加赋税之事,我今日便将它除了,浙江的商税问题,不能再拖了。”

    蒋二应声而去,阮元这边用过午饭,便也匆匆上轿,一路往北新关方向去了。北新关距离杭州有十里有余,是以阮元舆轿抵达之时,已是夕阳时分。阮元下得轿来,只见吴康成的商队车马络绎不绝,都停在关外不能南下,吴康成正在一旁静坐,与十余个关吏迎面对峙,s谁都不肯让步。

    “你等现下究竟是因何缘故,在此对峙不能放行?”阮元也走上前,向吴康成与关吏问道。

    “回大人,这些商人入关之际,我等依例征缴商税,却不想他们一直狡辩,说什么也不愿缴税。小人们不得已,才等了这几个时辰。”一名关吏上前道。

    “中丞大人,要么您来评评理吧。”吴康成也上前对阮元作揖道:“这些关吏正午之时,就告诉我等,我们的车入关,每辆车要依尺寸加征车税。可据在下所知,这依尺寸加增车税之例,乾隆初年就已出现,后来高宗皇帝考虑到正税加税分而收取,不便商旅通行,便将车税并入正税,一并征收。可今日却是为何,这些关吏竟还要征一次商税呢?若是这样下来,那在下这里每一辆车,都要征两遍车税,这是何道理呢?还有,这些关吏方才告诉在下,我等所有伙计,若是有带行李包裹的,每件包裹也要征税,中丞大人,这件事在下可是从未听闻,先前征税之时,也从未收过这包裹税啊?”阮元又看那关吏时,见他神色如常,也自清楚吴康成之言并无作伪。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阮元听罢,便向那为首关吏道:“此次争执,过错全在你等滥加商税!北新关关税征收之法,朝廷本有定额,本抚主政浙江三年,自然清楚,这位吴先生所言,完全合乎征税旧例,却不知你等这加征商税之举,是依据哪一条朝廷法令?若是全无法令程式可依,你等又是因何缘故,竟要将从未征税的商人包裹,也都一并算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