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硖石镇赈灾

    第二百八十四章 硖石镇赈灾 (第2/3页)

神色上看,却是三分从容,三分好奇,似乎遇到这样三名客人,对于他而言竟是一件趣事。

    “三位想看这些锅,就随在下来吧。”听着三人语气,马钰也渐渐清楚,这三人即便不是一方名士,至少也应该是知书达礼之人,便也不敢怠慢,一边带着三人到了一锅新煮好的赈粥之旁,一边向三人直言道:“我看三位不像寻常灾民,倒像是读书人家出来的,不如,三位先告知在下,究竟从何处而来,要到何处而去呢?”

    “是这样的。”那第一名得到赈粥之人说道:“我等三人,原本也是苏州乡下的秀才,正好这些时日闲来无事,便想着来杭州走亲访友。却不想这里连年大灾,米价涨了不少,我三人家境只能算平常,先前自己买米,很快就把钱花光了,这几日没办法了,才来这边想着讨两顿饭吃。幸亏咱们就快到杭州了,要是再过几日,只怕这两位身体偏弱的,也就吃不消了。”

    “是这样啊,那你们放心好了。”马钰笑道:“你们没看到那外面的牌子吗?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在这里放赈的吏员,还有我,每日都要和灾民同饮同食,咱们就算为自己肚子着想,也不能坑你们啊?至于存粮,方才那人不是也说了吗,咱们这里不缺的。”

    “那,能给我们也看一下‘立箸不倒,裹巾不渗’吗?”三人中最后一人也开口道。

    “这个自然没问题,你看,咱们每一锅粥出来,不都要试一下吗?”说着,马钰也带着三人到了一口大锅之旁,亲自取了二十支筷子,一并插入锅中,果然,筷子直立于锅内,并未倾覆。

    “各位也都看到了,这立箸不倒,咱们是能做到的,要不,再给各位看一下‘裹巾不渗’,如何?”马钰从容道。

    “好了,看来你这里办得确实不错,那你这里,大概有多少老人妇女,他们的饮食起居,可也都安顿好了?”那第三人又问道。

    “这也要多谢佛寺方丈了,他老人家听闻官府想要设厂,便主动承担了老弱妇孺的安居之事。要不,等咱们喝完这些粥,我也带你们去看一看如何?”马钰道。

    三人并无异议,很快,各人便将赈粥分食完毕,马钰也带着三人到了寺内,只见僧众发放赈米,也和外面一样有序。三人也连连点头,看来是对马钰的赈灾情况有了认可。那第二人也说道:“其实不瞒马先生,在下在杭州诂经精舍,有两个朋友,他们素来与杭州抚院有些来往,你这里办得不错,我也让他们和巡抚大人说一声,为你加以褒奖,也不枉你一番心血啊。”

    “哈哈,这就不劳烦先生了。”马钰却也不在乎这些,道:“先生有所不知,在下先前也在京城做过几年官的,荣辱之事,也算见了不少,本也是不愿再涉足官场,方才归乡读书安居。至于其他,我没什么奢求。只是可惜,这偌大个大清,像如今浙江巡抚这般敢于任事,又深知任事之法的封疆大吏,还有几个呢?或许能保海宁一地平安,已是不易了。唉,我话说多了,你们要去杭州,便快些动身吧。”

    三人便也拜别了马钰,相继向南而去。马钰却是不知,三人一路南行数里之后,那第二名受赈之人,竟忽然对最后那人开口道:“伯元,这位马先生,看来也是个不错的绅士啊,却不知他当日又是因为何故,竟也辞了官不做呢?”这人正是焦循。

    “里堂,咱们准许绅士开办粥厂之时,对他们家世底细,都一一盘查过,所选必是本地有声名,颇得百姓信任之人。所以这马先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