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阮公墩与灵隐书藏

    第三百四十三章 阮公墩与灵隐书藏 (第2/3页)

了。寻常读书人最担心的,不就是许多经史典籍,他们或无力购买,或寻而不得吗?咱们若能给他们一个机会,我想啊,这书库兴建,可是不亚于再建一个诂经精舍了。”

    “春冶说得是啊。”阮元也感叹道:“更何况,文澜四库,本就有许多图书未能收录,咱们再建一个书库,这些未收之书,也有了安放之处啊。你看,去年乍浦那边,商人又从日本寻了不少书回来呢。”

    “老师,这话说回来,老师这收集的天下图书,还真是多啊。”许宗彦也对焦循和张鉴笑道:“前几日我去老师那里,向老师讨教天算之学,却在老师那里发现了一部《吾妻镜》,我听说,这是日本本国古籍,不想老师对这些海东史事,也多有研习啊。”

    “研习算不上,不过聊以观瞻罢了。这海外之事,不说别的,积卿知道的,不也有不少吗?”阮元也打趣道:“那日与你讲论天算,你不是还说起过荷逻候星之事吗?你不也是在广州的时候,与西洋人相识,方才知晓这些天算掌故吗?所以说学问之事,无需拘于海内海外,只在于其中是不是实在的学问罢了。”许宗彦所谓荷逻候星,实际上指的是今日所言天王星,乾隆四十六年,天王星首次被发现,乾隆之末,许宗彦恰恰在广州侍奉父亲,便得知了天王星运转之事,只不过当时国人对此再无通晓之人,许宗彦也只得借用佛典中“荷逻候星”之语,来指代天王星。

    “老师,这学问之事,学生从来自知,尚有许多事未能通晓。可既然咱们说起书库兴建,学生还是以为,除了鼓励杭州士人捐书以外,这灵隐寺里,最好也该立个借书之法,若是借书禁限太严了,士人们还是借不到书,若是宽了,有些心怀私念之人,竟借了书不还,那咱们这书可是白捐了啊?”张鉴想着书库之事,也对阮元补充道。

    “春冶说得是,我这就去问过寺中执事之人,这书库能否兴建,之后,咱们回去也好好斟酌一番,定个条例出来。还有啊,这书库我想着,也得有个好名字啊……”阮元沉思片刻,也对三人说道:“古之士人乐于藏书者,旧有‘书藏’之名,不如就借用古人之义,将这里称为‘灵隐书藏’,古之书藏,仅为己用,今日这灵隐书藏,却是为了天下勤于读书之人,如此我等兴建书藏,自然也可以名垂于后世了。”

    焦循、张鉴、许宗彦听着阮元之言,也都暗自感慨,或许百年千年之后,自己兴建书藏之事,也可以惠及后人,永垂不朽了。这日阮元便也向灵隐寺问起兴修书藏可否施行,灵隐寺僧人得知阮元亦是恩惠与天下士人,自也欣然同意。不过一月,灵隐寺便择出寺舍数间,用以藏书,阮元、焦循等人,也各自向寺里捐献了不少图书,不数年工夫,杭州相应出捐之人,已是络绎不绝。灵隐书藏之名,也开始在江浙广为人知。阮元兴办书藏之举,实开后世私立图书馆之先河。

    灵隐书藏成立之后,阮元也重新燃起了兴办文教的兴趣,想着《十三经注疏》虽已校勘完毕,却仅为注疏之人一家之言,若能集汉唐以降诸家经注,将十三经一并贯通,则学问之广,可谓极矣。很快,阮元便开始寻求经解诸书,准备编成一部《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