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童谣

    第三百八十四章 童谣 (第3/3页)

张进忠看着阮元,原先怒气方才渐渐消散。阮元也知道张进忠原本应该随侍承德,这时突然出现在紫禁城,应该就是来给自己传旨的,当即随了张进忠过去,直到一处僻静的门房之内,张进忠也让阮元对着圣旨下拜,道:

    “奉上谕,阮元调补漕运总督,其工部右侍郎之职,由原漕运总督许兆椿补任。阮元接旨之后,先将国史馆史稿、文颖馆文稿上呈馆内,随后赴承德见驾,待见驾之后,再赴天津与许兆椿交办漕运之事,不得有误,钦此!”

    阮元听了诏旨之后,心中竟也忽然多了一丝轻松之感。

    这漕运总督,乃是明朝中叶因漕粮北运形成之职,明初永乐皇帝定都北京,便即定下南方漕粮经大运河北运之制,并设立漕运总兵一员,坐镇淮安督办漕运。但后来因漕运多需与沿漕诸省交涉之故,颇有文官介入,终于在景泰年间,明朝正式设立文职的漕运总督,一并驻于淮安督办漕运,漕督之制方才定下,清代已无漕运总兵,只是漕运总督麾下保留了一只千余人的绿营军,称为漕标。但明代漕运总督又兼凤阳巡抚,清时漕督不涉地方政务,只养廉名位,同于巡抚。其官职全称为“总督淮扬各处地方提督漕运海防军务,兼理粮饷”,可见其职能颇广。

    所谓漕粮,即沿漕沿江各省,每年需要定期向中央缴纳的粮食赋税,这时有漕赋直省共有八处: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因河南漕粮由山东代运之故,此时“八省漕粮”与“七省漕粮”均为通用称谓,一年需运送的漕粮,一般认为有四百万石。漕督不仅需要在淮安对漕运船只居中调度,也需要亲自跟随漕船北上天津,却也颇为辛苦。当然,若是心术不正之漕督,向漕帮滥行勒索门规、帮费,实例亦往往有之,在当时封疆大吏之中,也是一处要职。而且漕运总督部院所在淮安,本就处于江苏境内,阮元又是江苏籍官员,能出任漕督一职,自也是嘉庆对他格外看重之故。

    是以这时阮元也先作试探,向张进忠道:“臣接旨,臣眼下已将《全唐文》编撰完毕,只待随后几日将国史稿本交割,便即北上面圣。只是……张公公,我本就是江苏籍贯,皇上却是为何要我来当这个漕运总督呢?”

    “阮侍郎,这件事我本是不该问的,现在也只能向你略言一二,皇上最近,是想着对江苏官场有些调整的,我只是个太监,其他诸事,本不该问,阮大人到了承德,再向皇上请教便是了。”说罢,也收了诏旨,向阮元回拜过了,便即离去。

    阮元听了张进忠之言,虽有些欣喜,却也多了几分忧心,嘉庆能重用自己固然是好事,可漕务素来多弊,自己能否在漕督任上兴利除弊,却也没有必然把握。

    从次日开始,阮元便也将《国史儒林传》所著稿本尽数取出,准备上交史馆,但阮元终是心系儒者传世之事,担心稿本在定稿之时,竟有后人因学派之别,将自己稿本大加删改,如此自己心血便是白费了。故而连日雇了扬州会馆中许多文书举人,助自己抄录一通,并嘱咐阮常生待副本录尽,再替自己上交原稿。随即备了快马,星夜兼程往承德而来,直到张三营行宫,方才见到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