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试总督,前赴武昌

    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试总督,前赴武昌 (第2/3页)

要叮嘱阮元,便道:“我想两广难处,原本有四,十三行、械斗、粤海关,还有就是会党了,我知道你在江西清剿会党,办得不错,这件事我却放心,另外三件事,说来惭愧,我做得却也不好,如何平息械斗,和十三行、粤海关处理好关系,都是难事啊。”

    “这……十三行有何难处,还望东甫兄指教。”阮元想着粤海关与杭州盐务大致相似,械斗之事自己只是有所耳闻,具体如何平息,却要对症下药,便重点问起十三行的事来。

    “是啊,你这一次去做两广总督,第一要务便是和洋人打交道,既然如此,这十三行,你用好了便是利器,可用不好,只怕两广政事,会一塌糊涂啊。”那彦成也对阮元解释道:“所谓十三行,也叫行商,在广州那边,商人只有得到朝廷许可,缴纳保金,方才可以从事对西洋人的大宗贸易,这样的商人便是行商了。我那个时候,大体是十三家,所以有个别称叫十三行。因为大部分朝廷和西洋的通商之事,都是在他们这里转手,所以他们之中,不乏家赀百万,甚至可能有家赀千万之人。也正因为如此,一旦广州财用不足,又或者需要兴办海防、增筑炮台、打造船炮,便需要他们的财力支持,若是他们可以足额出捐,那无论办什么事,应该说用度都不成问题。但我也清楚,几十年来,多有唯求私利之辈,巧立名目,强迫他们捐款,实则是为了一己之私,尤其是……粤海关有些人也会这么做。所以你在广州,将会是两难之势,一方面,若是商人骄横,赈灾海防事宜都不肯出捐,那很多事就办不成,可若是你制不住粤海关,商人就会说官府所谓捐办,都是敲诈勒索,一样是困局啊。十三行、粤海关,其中如何调和,如何取信于商,都需要你多斟酌一番才是。”

    “如此说来,也多谢东甫兄指点了。”阮元也谢过了那彦成。

    “唉,有什么指点不指点的,我能记得的也就是这些事,其他的,你还是等到了广州去问过砺堂吧。毕竟这也是十多年过去了,十三行还有多少商人能够经营,有没有新的保商,西洋通商情况如何,还是要以砺堂的意见为主啊。”那彦成也向阮元劝道。

    “东甫兄,尊夫人的身体最近如何了?”阮元与那彦成相识日久,自然清楚云仙病弱之事,便也主动问道:“今日我到你府上来,却不知为何竟没见到尊夫人啊?”

    “这……伯元,实不相瞒,云仙她这几年来,虽是多有调养,可毕竟身子不比从前了,这次额娘走了,云仙也想着尽孝,原本她也不该操劳什么,可她却一连两月,日夜陪着额娘照料起居,不肯离身,结果这……额娘走了,她却也撑不下去了,这几日也卧病在床,又是何苦呢?”这时距离云仙得到人参也已经过去了两年有余,两年之内,那彦成再未得到那种上等山参,云仙身体便又衰落下去,这次照顾那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