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黄鹤楼之对

    第四百四十一章 黄鹤楼之对 (第2/3页)

着陪你,我……现在你看清楚了吧?为了伯元,叔叔这辈子就算孤身一人,却也值得啊。”杨吉看着阮元真诚之状,一时深受触动,自也是真情流露,便对杨进讲起了阮元的故事,阮元几杯酒饮得下来,却也不再拘束,便陪着杨吉一同回忆起当年旧事来。

    “可是,阮大人,我倒是觉得,这件事没有大人想的那么难啊?”不料杨进听了阮元兴修水利之事,却有了自己的办法,主动对阮元劝道:“就像咱们寨子,平日官府也不来管我们,寨子里都是爹爹做主,平日也有不少寨民,因为家里一些琐事,便即争斗不已。其实我也知道,他们平时也不是什么坏人,就是事情牵扯到自己了,总是有些放不下而已。爹爹从来也明白他们心思,若是两个平日口碑还不错的寨民有了纠葛,便会请来寨中几个老人,一同为他们评断是非,老人的话一般寨民都会听,所以问题很快也就解决了啊?阮大人,您若是觉得两伙百姓各执一词,不相上下,那大人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呢?论安民服众之才,我们又哪里及得上大人万一呢?”

    “侄子,伯元面前,你就别……别想着在关老爷面前舞刀弄棒了。伯元什么都会,就是……就是有些事,他觉得心里过意不去,不愿意做罢了。”杨吉也向杨进教育道。

    “杨吉,听你侄子说几句,倒是也挺有道理的,你又何必劝着他呢?是啊,俞炳也好,范忠范节也好,都是普通百姓啊,或许,我……”想到这里,阮元似乎也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计划,只是在他内心之中,却又一直有一个想法,迟迟不让他那样去做。

    “看起来,我也应该坚持自己的办法啊……”沉吟半晌,阮元终于渐渐坚定了信心。

    杨进在荆州住了几日,便即南归,阮元也托杨进在大菁寨为祖父买了祭田,以作世代供奉之用。接下来要解决的,就只有范塘村的种种疑虑了。

    渺渺烟波暝色收,登临遥望楚山头。

    空怀鹤去千年事,但见人游百尺楼。

    玉笛吹残明月夜,梅花摇落汉江秋。

    且将诗句酬佳境,一派沧浪助客愁。

    登临怀古万帆收,芳草斜阳满渡头。

    楚泽烟波浮大别,江天风雨会高楼。

    云中黄鹤千年事,城上梅花五月秋。

    那见飞仙栏外过,一声玉笛不胜愁。

    清朝中叶之际,武昌作为湖北省城,又兼地处长江要冲之处,一时繁盛,亦是无以复加。长江之上,每日行船如梭,武昌对岸,汉口镇经过数百年发展,这时也已经成为和朱仙镇、佛山镇、景德镇齐名的“天下四镇”之一。武昌府在嘉庆中期,已有人口四百万,如此推算,武昌府城人口似乎也不会少于三十万人。时人亦曾言及武昌金口集市:“四方百货,日夕物集,触妒帆樯,络绎不绝”。

    武昌城内最之名之处,自然便是长江沿岸的黄鹤楼了。春夏之交,黄鹤楼上,上可见青天白云,最是开朗疏阔,下可见江水奔流,不知觉间,便与天际合而为一,使人心旷神怡。这一日梁德绳带着许延锦到了武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