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中原之思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中原之思 (第2/3页)

然终有顾虑不周之处,依然对桥玄便是二乔之父一说深信不疑。

    “夫人,你……你又想取笑我。可是……可是夫子这一路给我们讲湖广旧时掌故,说起赤壁之战,他……他就是这么说的啊?”看起来,刘文如还有些不好意思。

    “经楼,我倒是觉得,你们家这个样子还挺有意思呢。”梁德绳也对孔璐华道:“你说,你们家作起诗,古霞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月庄是婉约之内,更显自如,未免文人气重了些,少了约束。书之呢,能精研书史,正好补上你们其他人的不足,这样子一家有张有弛,有开有合,才更有意思嘛。只是你们刻诗,如今看来却未免早了些,你说你们今日这黄鹤楼之诗做得也不错,却不能再入诗集了,也是一件憾事啊。”

    “姐姐,这个你就不要担心了,日后咱们有了新诗,再补刻不就成了?”孔璐华似乎并不在意这个问题。

    “还有啊,今日你们见了锦儿,也是欢喜,咱们好久不聚了,也难得开心一日,可是你们这几首诗,却为何总是有些伤感呢?”梁德绳却忽然指着几人诗作,道:“经楼所作,是‘一派沧浪助客愁’,古霞之句,却是‘一声玉笛不胜愁’,你说今天这大好的日子,你们愁从何来呢?古人早有云,‘为赋新词强说愁’,若是如此,你们这诗句可是落了下等了呢。”

    “这个嘛……其实楚生姐姐,我们……我们这些时日想着再过不久,可能就要去广州了,心里也有些不舍呢。”孔璐华眼看梁德绳如此温言,却也对她说了实话,道:“以前夫子做官,无论杭州、淮安还是南昌、武昌,总是中原之地,和夫子的扬州、月庄古霞的苏州,都有水路可以相连,那时候虽是任官不在本省,却也总是觉得,咱们的家就在自己身后,有什么事,走一程水路也就到家了。可若是去了广州,就不一样了,关山路远,五岭重重,再想回到江南风景绝佳之地,可又不知是何年何月了。想到这里啊,总也有些不舍呢。”

    看刘谢唐三女之状,似乎也都和孔璐华一般,数十年来久居长江沿线,这时却忽然要随着阮元去岭南赴任,或多或少都有了一些伤感之情,更兼阮元已然五十四岁,此次南下又是重任在身,这样说来,即便是阮元也未必就能平安得还中原,各人未来前途如何,更是难以言说了。想到这里,梁德绳似乎也想起了什么不舍之事,轻轻叹了叹气。

    “楚生姐姐,许先生他近日可好?”想着许宗彦这一年也已经五十岁了,谢雪未免有些担心,便向梁德绳问道。

    “月庄,其实不瞒你说,夫子他……他这些年身体是不如以前了。”梁德绳却也感叹道:“这些年冬天如何,你们也都清楚,夫子年纪大了,每至寒冬,便容易生病,而且这两年入冬,夫子他病得也一年比一年重了……唉,只求如今这寒冬不止的日子,以后可以少一些吧。”

    “这样说来,寒冬也未必就是好事呢。”刘文如也有些感慨。

    各人说到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