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癸未大水(下)

    第五百三十七章 癸未大水(下) (第2/3页)

下官负责,下官定当有序放赈,不使奸民得逞,若有差错,也只下官一人受责便是,与中丞无干!”

    “韩中丞,我看林臬台所言有理,还有,若是咱们粮食充足,百姓皆得受赈,那么下官认为,即便真的有一二奸民想要从中为乱,百姓也是看得清楚的。”这时阮元的学生,先前一度弹劾刘凤诰的陆言,也已经升为江苏布政使,这时便向韩文绮建议道:“下官建议,咱们可以和安徽一样,向湖北购入一部分米粮用以放赈,此外,咱们可以临时发给商人凭票,让得到票证的商人贩运粮米,以解存粮不足之困。林臬台办事才能,我想咱们也是应该放心的,就让他去主持放赈事宜吧。”

    “这样的话……那就依你二人所言吧。”韩文绮也终于同意了开仓放赈之事。

    就这样,在道光的及时决策,蒋攸铦、陶澍、林则徐等人的积极施赈救灾之下,道光三年受灾最为严重的直隶和江南地区,渐渐开始了了有序施赈。虽然这一年大多田地绝收减产,饥民众多,可是受灾最严重的一部分百姓也得到了及时救助,所以道光三年虽有重灾,却无民变。而经此一事,陶澍和林则徐的施政才能,也逐渐被道光所重视,不知不觉之中,两个人开始得到了更多机会。

    然而,这场后世命名为“癸未大水”的中国东南部特大雨灾,所给东南各省带来的灾祸,尚不仅限于道光三年这一年。

    道光三年,仅就督抚之任而言,几乎已经达到了清王朝的全盛之时,这年总督,直隶有蒋攸铦,两江有孙玉庭,陕甘有那彦成,四川有陈若霖,闽浙为赵慎畛,湖广为李鸿宾,两广则是阮元,河漕尚有魏元煜、黎世序、严烺三人,除云贵总督明山声名稍欠之外,俱是一时名臣。巡抚之中,安徽陶澍、山东程含章、河南程祖洛、陕西卢坤、福建孙尔准、浙江帅承瀛、湖南左辅,广东陈中孚,亦颇有声名于世。仅就督抚组成而言,即便是康雍乾时代,也很少有这般名臣云集的年份。但这样一个能臣济济的督抚组合,却并未给清王朝带来新的盛世,相反,道光三年却因为一场巨大水灾,成为了清王朝经济衰落的拐点。

    道光三年的这场雨灾,席卷了北自直隶,南至浙江的数千里广袤土地,自该年二月至七月,各省均是大雨不止,即便年末雨量减少,许多江南田地,却也依然被积水浸泡,无法重新开始耕种,直到次年,水势方才减缓。这样一来,江南经济一时遭遇重创,不仅是粮米产量大幅下降,棉田同样全无收成,进而导致棉纺织业陷入停滞。糟糕的水情也让商品流通大幅下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进而导致了商业衰退。以彼时上海县记载而言,道光二三年均有水灾,可道光二年的水灾,各种方志均是一笔带过,道光三年的这场大水,却有着浓墨重彩的描写,可见这一年水灾何其严重。而由于水灾的影响,许多田地在不久之后也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