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洋米易货(上)

    第五百三十九章 洋米易货(上) (第2/3页)

千万啊?或许你我有生之年,都能看到四万万人呢。百姓多了,需要读书的人也就多了,国朝虽然已经有了两千所书院,可统算下来,能有几十万人进入书院读书,也就很不错了,相较而言,这些人不过是今日百姓中的沧海一粟罢了。”

    “还是老师思虑更为广远啊,但是如今各府县经费均有不足,想要兴办书院,哪里是容易的事呢?”严杰也向阮元感慨道。

    “是啊,说道经费,我还需要认真商榷一番啊。”阮元说到这里,也想到了学海堂的未来之事,道:“当年诂经精舍本来已经有了规模,可是我一走,诂经精舍居然到了停办的困境,这是为什么啊?我后来反复思忖,终于发现,我们当时很多经费,都是我,还有那些学生自己捐的,这捐钱之法,只能解一时之困,却非万世之法啊。想要把学海堂延续下去,我看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让学海堂自力更生,不仅要投入足够的经费,而且需要找到生财之法,保证每年都能有一些收入,否则学生来这里读书做什么?就仅仅凭着一腔热血,给学海堂添砖加瓦吗?咱们怎么好意思啊?这件事,今年咱们还要再商议一番才是。”

    “是啊,学生倒是想着,其他书院能够长期自力更生的,大多都有官府分配的学田。可是学海堂乃是老师新建,学田之事,未免麻烦一些,咱们也最好再看一看,广州是否还有足够的田地,能够拨给学海堂当做学田才是。”严杰倒是提出了一个建议。

    “学田是个办法,我还有个计议,就是从官府发商生息之法,我们先捐一部分钱给学海堂,然后把钱投入其他商人那里,收取利息,可是具体怎么做,我还要再斟酌些时日。”阮元倒是也有自己的规划,又向严杰问道:“还有,编修《皇清经解》之事,你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我已经把所有家中所藏国朝前贤治经之书,都交给你们了,江南那边呢?有没有人愿意帮我们寻些新书过来啊?”

    “老师,这您就放心吧,江南的读书人那边,学生都去过信了。这些日子陆续得到不少回信,他们都认为老师所做,乃是垂范千古之事,都愿意主动献书,助老师成经解大业呢。这几日咱们幕中也收到了不少新书,或许再过些时日,就可以准备刻版的事了。”不想严杰方面,这件事进行得倒是异常顺利。

    “是吗?太好了,正好再过些日子,学海堂也能够建成,到时候咱们就在学海堂开雕刻版,也算是咱们这全新的学海堂做得第一件大事了。”阮元听着严杰之言,自然欣喜不已。但就在这时,只见一个书生身影匆匆而上,很快到了自己面前,定睛看向他时,竟是那先前与自己询问宋学之事的方东树。阮元也上前向方东树问道:“植之先生,您今日又有何事,竟要来这粤秀山找我呢?”

    “阮总制,您可知那江藩做了什么?您让他为宋学之人修书作传,我看啊,真是让他狐狸尾巴都露出来了!您今日不给在下一个说法,在下也不走了!”方东树说到这里,阮元却也吃了一惊。

    然而,随后方东树之言,还是让阮元知道了这件事的前后始末。原来阮元之前听方东树说自己贬宋扬汉,想着自己虽然亲近汉学,但对外还是应该力求汉宋持平,便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