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学海堂奠基(上)

    第五百四十六章 学海堂奠基(上) (第2/3页)

只惭未得登峰顶,天外罗浮见几重。

    登浴云楼蒲涧边,白云峰里破苍烟。

    雨晴天净秋光老,日午山空树影圆。

    农圃参差村屋整,夷船迤逦海帆悬。

    七年城郭无清景,今日才来拜古仙。

    又向山堂自煮茶,木棉花下见桃花。

    地偏心远聊为隐,海阔天空不受遮。

    儒士有林真古茂,文人同苑最清华。

    六班千片新芽绿,可是春前白傅家。

    这时的学海堂之内,也是群贤毕至,名士云集,各人前来学海堂,一是为了庆贺新学海堂正式落成,日后书院师生便可以迁居于此,二则是一同庆贺阮元六十二岁生日了。这时阮元桌案之前,也已经摆上了无数学海堂师生庆祝书院落成的贺文,另有不少平日诸生出众诗词文赋,也都列于其间。

    “你们的文作,我已经看过了,确实多有上乘文章,既然你等已有如此佳作,那我也自会是助你等将这些文章流传后世。这《学海堂集》,便由我先出经费,辑成初集,之后你们若是还有新作,自可再出续集。还有,即便是应答策问的文作,若是作的好的,咱们以后也一并辑录进入文集,如何?”阮元眼看学海堂诸生大多文采斐然,且已有不少生员能够以骈文作赋,自也是欣喜不已。

    “多谢总制盛恩,以后我学海堂诸生,自当日夜精进。只是……”这时阮元面前发言之人,乃是学海堂生员赵均,他学问过人,一直在学海堂备受尊重,又精于土木之学,阮元兴建学海堂,倒有一半房舍屋宇是赵均所设计。但这时赵均却向阮元问道:“总制先前为我学海堂所出策问,许多学生看了,都觉得有些难于下笔。尤其是这第三段,所言皆是西洋历法传来典故,这……很多学生也向我问过,说这相关图书,都找不到啊?”

    “是啊,这几段确是有些难为大家了。”林伯桐也在一旁念道:“‘今大小西洋之历法来至中国在于何时?所由何路?小西洋即今港脚等国,在今回疆之南,古天竺等处。元之回回历是否如明大西洋新法之由广东海舶而来?西法言依巴谷在汉武帝、周显王时,确否?元之回回法,明之大西洋新法如是古法,何以不来于唐九执法之前?九执法又自何来?且西洋又何以名借根方为东来法也?’总制,这些内容有不少不光是我们从未提及,我们也不清楚应该找什么样的图书,方能知道这其中之事啊?还请总制赐教。”

    “这些啊,说实话,我也不能尽数作答。但我出这些问题,本来也不强求你们一定要答对啊?”阮元也向各人说道:“这天文历法之事,若不能考其源流,便不能知其始末,只有知晓其中测算始末,方才可以看出如今大清历法,究竟有何不足。今日所行历法,本就是由国初汤若望等人参酌西洋历法,重新制定而成,换言之,我中土历法,其实当时是落了下风啊。所以只有了解新历源流,知西洋人测算历法始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