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告别学海堂

    第五百六十一章 告别学海堂 (第2/3页)

也向他问道:“植之,你日后又有何打算啊?”

    “回宫保,在下想去浙江看看。”方东树看着阮元主动相询,却也只好站起,向阮元回拜道。

    “好啊,你们都自己去做该做的事吧。植之,虽然我学术之上多与你不合,但与你论辩,我是真的遇到了一个对手啊。”阮元也向方东树笑道。

    “宫保学问确实精深,只是,在下也有在下的坚持。”方东树还是不愿改变立场。

    “也罢,看来我也说服不了你啊。”阮元也点了点头,又看向各人身后,只觉原本自己颇为看重的谭莹这日竟未到场,心中未免有些遗憾,向吴兰修等人问道:“你等可知玉生去了何处,今日我倒是想见见他的,可惜无缘啊。”

    “回总制,玉生兄这几日病了,但是他已经留下了一篇文赋,说是如果宫保别去,就让我交给宫保。”这时倒是陈澧还记得谭莹之事,主动取了一篇文章上前。

    “也好,我看看。”阮元看着谭莹之文,也不禁喃喃念道:“寇准以朝廷无事,权司锁钥于北门,韦皋为忠武后身,久驻节旄于西土……哈哈,玉生之言,是以为我羁縻外洋之人,多有宽纵之处,希望我到了云南,能够宽严相济,抚驭各处土司,安抚西南三国啊。可是话说回来,我在广州对这些洋商,不是……本就是宽严相济的啊?”

    “这……其实不瞒宫保,如今广州街市之上,对宫保是有些不满之言的,有人认为宫保没有抓住那个枪杀村民的洋人,又引进洋米,而且……鸦片之事也未能禁绝。”陈澧担心阮元责怪谭莹,也向阮元答道:“但是这些人学生也观察过,并不算多。大多数人还是知道宫保督粤九年,抚军惠民之事的,多数百姓也认为,洋米易货乃是善政,并非宽纵,所以……”

    “石华,前些日子你寻到那部《算迪》,我看确实不错,只是可惜,如今我也没有机会刊刻了。”阮元忽然又向吴兰修叹道,他所言《算迪》,是广东人何梦瑶所著算学之书,内容不多,但简明易懂,吴兰修认为此书可以让有志于算学之人快速了解算学内容,便将此书推荐给了阮元,但阮元即将离任,这部书看来是无力出版了。

    吴兰修听着阮元之言,虽有遗憾,却也向阮元道:“总制,您为我们学海堂做得已经够多了,那《皇清经解》是一千四百卷,这部书不过八卷,总制又何必在意这些许的遗憾呢?”

    “我知道,我也不是十全十美之人,只是……罢了,有些遗憾,却也没办法了。新来的李总制年轻一些,或许他能够做得更好呢?总而言之,在广州还是做了许多有益国家,有益你等读书人,也有益于百姓之事,如此……足矣啊……”阮元为官几近四十年,对于官场之事,当然也已经更为熟稔,清楚自己为官施政,终有小大之辨,却也不再强求。

    而这一日的学海堂之会,阮元也算是尽兴而归。六月二十六日,阮元行装收拾完毕,便即离开了自己总督八年零九个月的广州,结束了自己的两广总督之任。

    以两广总督任期而言,有清一朝,仅康熙朝金光祖、石琳,乾隆朝李侍尧,以及后世总督瑞麟四人,督粤时间长于阮元。总而言之,阮元任期在清代两广总督中排列第五,若仅就汉民人总督而论,则阮元任期可以排列第一。

    就在阮元离任之际,十三行中也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一日伍秉鉴也会集广州行商,正式宣布辞去怡和行总商之职,并将总商之位交给了儿子伍崇耀。

    “崇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