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弛禁之议—激化

    第六百三十六章 弛禁之议—激化 (第2/3页)

其根本,乃是亡国之论,绝不可行!”鸿胪寺卿黄爵滋也出班言道:“海外诸国,有受鸦片之害者,有不受鸦片之害者,其兴亡大端,一目了然。南洋之中,有一国名为咬留巴,该国之人,原本与世无争,可西洋红毛人来了咬留巴之后,便劝诱他们吸食鸦片,咬留巴人不知有异,便即吸食,结果二十年后,百姓尽数废弛,再无一战之力,红毛人当即发兵,旬日间便将咬留巴灭国,由此可见,鸦片泛滥,最终的结果就是亡国!但海外的日本国,臣听闻至今未受鸦片之害,此事也不难解,天朝鸦片大多来自英吉利,而日本从来就不许英吉利商人前往日本贸易!此外,虽偶有西洋人可以前往日本,日本也只让他们居住在长崎一港,不得随意进入内地,西洋人下船之后,就必须踩踏长崎港口的十字架,以示前来绝无传教之意。日本奉行此法百年,从无鸦片之祸,如此说来,朝廷应该怎么做,难道各位大人还不清楚吗?皇上,臣斗胆进言,此后对于英吉利,朝廷应当明示禁烟之令,不许英吉利再有走私鸦片的船只进入南海,若是英吉利不遵天朝令旨,那就是他们自取其咎,应当断绝一切同英吉利的贸易往来,彻底将他们逐出天朝!而许太常所言弛禁之法,臣以为,只会让咬留巴亡国之祸,重现于我大清朝啊!”

    黄爵滋所言咬留巴,一名噶喇巴,从彼时地理图册来看,指的是清中叶就已经被荷兰占据的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其实鸦片在清朝泛滥之前,爪哇就已经成了荷兰的殖民地,与贩卖鸦片似乎关系不大。但道光中叶,许多言事之人对鸦片泛滥愤恨不已,为了劝道光厉行禁烟,他们宁愿相信“咬留巴鸦片亡国”的故事真实存在,所以久而久之,这个故事竟然成了京城内外士子中一个最为常见的反面典型。一时间群臣听到鸦片亡国之事,也是议论不止,紧接着,便有越来越多支持黄爵滋的言官,开始出班奏对:

    “皇上,臣以为许太常之议绝不可行,所谓利不百,不变法,许太常之言,大多是一厢情愿之辞,未必便能实收其利,而弛禁之害,却是显而易见,这样的变革之议,臣不敢认同。”另一位言官陈庆镛也上言道。

    “皇上,许太常之言,说白了就是在包庇那些因循无为的贪官庸吏,在包庇那些纵容鸦片流入中原的奸商!”御史朱琦也上奏道光道:“鸦片之所以难禁,臣以为无非两件事,如今法度,臣看来仍是在宽纵那些走私鸦片之人,而天下直省,尤其是两广没有能臣,不能使法度雷厉风行。奸民眼看违法惩处不多,各府县吏员执法也不过应声依违,他们怎么会产生畏惧之心?更兼鸦片乃是巨利,他们自然会铤而走险,许太常不思治本之策,却反而声称弛禁有利,在上,视朝廷纲纪、天朝威仪为无物,在下,实为不恤百姓,唯求一己私利之法,如此弛禁之言,臣以为绝不可行!”

    “皇上,臣听闻如今天下,一年外流的白银,有一千万两之多,就算按照许太常的说法,收取鸦片税,那又能收得多少?少说一年下来,不还是会有六七百万两白银流失吗?那许太常进言弛禁,又能有什么用呢?”给事中常大淳向道光言道。

    “各位大人,若是弛禁之法不能行,那如今应对鸦片,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呢?”许乃济眼看这时朝堂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