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再游万寿寺

    第六百四十二章 再游万寿寺 (第2/3页)

如今也六十三了。”住持听着阮元之言,知他已经联想到了自己,便即向阮元笑道:“怎么,阮相国,贫僧这个故人,相国可愿意认下啊?”

    “哈哈,那却是我眼拙,却没能认出方丈啊。”阮元也不禁陪笑道。

    “不过,不管怎么说,贫僧过了四十五年,还能同相国重逢,这也是缘分啊?其实贫僧看相国神貌,也知道相国是高寿之人。”住持也向阮元道:“相国样貌,便是清雅安静之状,绝非骄奢淫欲之徒,想来相国心境却也豁达,不为外事所忧劳,所以相国为官几五十年,却还能如此精神矍铄,不似古稀之人。说起来,释家从来尚清静,黜浮华,相国的样子,倒是像个天生的学佛之人,只是贫僧却不知道,为何其他名寺的方丈,都说相国不尚释老,唯论经术呢?”

    “这个嘛……圣贤所言,本于节性,却非绝欲,我治学一生,自然奉行先贤之道,只是这节性与绝欲,或许在方丈眼中,区别不大罢了。至于忧劳,如今自忖一生虽是忧劳有余,却并未伤了身子根本,其大端应在一个博学,先博学,后知治世之法,凡事谋而后定,自也就不会伤神折寿了。而且我对于释老,也并非一概斥之,释老自有释老之道,我本不该过问。我所反对的,只有以释入儒,颠倒先贤本意这一节。如今治经之人,大多兼习释典,也自然是为了使儒家释道,一一分明罢了。”阮元也向住持说道,这时许多跟随乾嘉学者治经的后起之秀,已经渐渐认识到只有穷究佛典,方才能够理解前朝译解佛经之时,先人遣词成句的用意,进而区分同一词语在儒经和佛经中的区别,是以多数学者已经不再排斥佛经,阮元自然也能够了解时人之变。

    “原来如此,相国果然是开诚布公之人啊。”住持也向阮元笑道:“相国并不排斥佛门之道,自然也就能做贫僧的朋友,如此一期一会,却也是难得之事啊。阮相国,贫僧记得你是扬州人吧?正好,贫僧这里有些早年扬州僧人进京时留下的点心,虽是素斋,亦是佳品啊,相国便随贫僧一道前去,品味一番相国故里风味,如何啊?”

    “好啊,那就有劳方丈了。”阮元也向住持回拜道。

    这一日万寿寺中的点心,果然便是扬州旧时味道。

    只是阮元品味着家乡的气息,却也在不知不觉之间多了一重思虑。

    “我年纪大了,这宰相之任,却也不知还能做到何时。若是以后还能有一日,身返故里,终老扬州山水田园之间,该有多好啊……”

    春花落去绿阴凉,午影何妨到曲廊。

    拓起虚窗闲坐久,薰风吹送枣花香。

    当然,这时阮元心中的田园之思,也不过是一瞬而过的念想,内阁平日公务,阮元却也不敢懈怠,只是道光十七年尚属太平,却也没有多少要事需要阮元来办。直到入夏以后,阮元又被委以兼理八旗军政之职,一连数日都只能在集贤院值宿。阮元诸多学生听闻之后,也时常前来集贤院中,与阮元讲论学问。

    阮元入京以来,便多有后辈学子登门拜访,其中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