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香花公案(上)

    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香花公案(上) (第3/3页)

阮元却也是恼怒不已,不知坊巷之间,为何会有人对龚自珍和顾太清如此心存恶念。

    原来两年之前,阮元听说了龚自珍不得志之事,便也主动请求奕绘夫妇,日后可以善待龚自珍一二。奕绘便也同意了阮元的建议,很快和宗人府达成了约定,每次宗人府有涉及奕绘贝勒府的相关事务,都由龚自珍前往办理,宗人府远离政治中心,是以这种约定也没有人在意。一来二去,龚自珍便成了贝勒府的座上宾,奕绘素来雅好文才,眼见龚自珍诗文双绝,便也主动请他闲暇时前来府中,与自己诗文唱和。顾太清同样仰慕龚自珍才学,几次奕绘与龚自珍吟诗作对,顾太清也一并参与其中。至少对于龚自珍而言,他客居京城十余年,始终不能得志,突然一日,朝中一位宗室贵族对自己赏识有加,他自然心怀感激,甚至不知不觉之间,也渐渐习惯了来贝勒府做客的生活。

    道光十七年春,龚自珍与朋友品评诗文之际,多有新作,其中一首诗中便有:“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之句,同时他所作一篇词作中,又有一句“九霄一脉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除此之外,那首诗的结尾之处,龚自珍还加了一句注释,曰: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这两首诗词本是写景抒怀之作,可过了几个月,京城之中却意外爆出了一系列传言,称他所作“城西阆苑春”并非实际春景,而是名为顾春的顾太清,更兼奕绘贝勒府所在,就是城西宣武门一侧,如此解释,那“红墙不见人”所言之人,便也是顾太清了。如此传闻扩散开来,便出现了龚自珍与顾太清有染的绯闻。到了秋天,二人凡有出门之时,便往往受人侧目,看来京中果然有不少游手好闲之辈,果真相信了这般流言,此事即为道光中叶轰动一时之“丁香花公案”。

    “老师,外面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了。”龚自珍向阮元讲述了这桩传闻之后,心中却也颇为歉然,想着或许正是因为自己,竟连累了顾太清,也向众人赔罪道:“老师,刘宜人,太清夫人,这件事说起来,或许也是我的不对,我一生未曾得志,这两年来,承蒙太清夫人和贝勒爷照顾,终于……终于在朝廷之中遇到知音了,一时得意,未免有轻狂之举。可是……可是我与太清夫人今日之前,就只在贝勒府中见过几次,所言也只是诗词之道,并无其他,我……我确是仰慕太清夫人才华,可诗词之外的事,我从未动过念头,更绝无可能有那什么……什么瓜田李下之事啊?太清夫人,这件事连累了您,是我做的不对。”说罢,龚自珍便也向顾太清连连拜过,以示悔意。

    阮元听着龚自珍之言,激愤之下未免也有些叹息,龚自珍先前未曾得志,此语不假,可奕绘只是闲散贝勒,不过偶在宗人府与八旗之内当差,既非枢臣卿贰,也从未担任过督抚将军,如此“知音”,却又能相助龚自珍多少?然而不过片刻,阮元却也冷静了下来,向龚自珍问道:“定庵,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大概清楚了。这件事本是或许不假,但我也有一事不明,你如今虽改了礼部主事,但这京城之中,达官贵人如此众多,无论是谁,都没有必要难为你一个主事啊?就算这背后真的有人在针对你,那个人他……他有何所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