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无解之局

    第六百五十六章 无解之局 (第2/3页)

,老夫年纪大了,喜欢讲古,上次与你一别,我又做了九年两广总督,旧时掌故也在广州读了不少。既然使者大人不懂,那老夫就先讲一段古吧。”阮元听着小斯当东犹是不服,便也向他缓缓言道:“你们西洋人最早来中国,是在前明的时候,前明万历年间,西洋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传入了不少你们西洋的天文数算之作,那个时候我国内宋元天算之学,几近失传,许多宋元算学古本,竟是我这一代人穷尽心力,方从朝鲜、日本回购而来。如此天算不振之世,有利玛窦传入西洋天算,正所谓礼失而求之于野,利玛窦对于我国天算之道的发展,是有功的。正因为西洋传教之人昔年往往在天算之道上有所作为,是以我朝易代之后,圣祖皇帝最初也是宽以待人,你或许不知,一百五十年前的江南,曾经有上百座教堂。可之后呢?忽然有一日,那些传教士告知圣祖皇帝,凡国内天主教徒,一律不得祭拜圣贤,亦不得祭拜祖先,这又是何道理?你西洋传教之人,又有何资格指使我国百姓?最后圣祖皇帝眼见交涉无果,只得宣布将天主教查禁,此后教徒便不得再入内地。所以话说回来,这不是你们自取其咎吗?”

    “阮先生,那天主教禁令是教廷所发,我们国家不受教廷约束,这不一样的啊?更何况就算你们不许传教士进入内地,那我们国家的商人,他们也……也没有必要对你们传教啊?”小斯当东也向阮元辩道。

    “国朝鼎革之际,凡有你们西洋人的地方,俱皆有人传教,你说商人不会传教,你以为我会相信吗?”尽管听着小斯当东之语,阮元也依稀发现,英国似乎确实在传教之事上并不执着。但即便如此,想着英国人与其他欧洲国家之人样貌都差不多,阮元也没有认真辨析此事,而是继续向小斯当东言道:“您总是说我们国家只开放了一处港口,就是广州,这话二十多年前我就告诉过你,不对。但你是英吉利人,我也无意再纠正你这些。或许你想要的那种港口,在我大清还有一座,你应该知道啊?澳门,不就是你梦寐以求的那种港口吗?澳门是前明的时候,就有了不少大西洋人,当然澳门也有中国人,可以后呢?乾隆十三年,澳门百姓李廷富、简亚二与大西洋守炮台的兵士产生冲突,结果被他们打死,高宗皇帝那时连番发下谕旨,要求大西洋人交人出来,可澳门当时因为大西洋人定居者众多,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头人,那头人对于高宗皇帝谕旨竟是百般推诿,后来高宗皇帝催逼得急了,那头人竟然说已经按照大西洋法令,将那打死人的洋兵在大西洋人之内审讯过了,然后洋兵便被流放了事。这等托辞谁不清楚?定是那头人偷偷放走了洋兵,否则他为什么不愿意向朝廷交人?此后乾隆三十八年、嘉庆十年,澳门俱有凶犯打死我大清百姓之事,高宗、仁宗两位先帝数次严令他们交出人犯,他们方才将犯人正法。可你别看大西洋人如此多事,在你等西洋人中,大西洋人已经算得上恭敬畏法之人了。你英吉利人又会如何?后来高宗皇帝正是不愿宁波成为下一个澳门,便将你等西洋诸国生意一概定在了广州,你且想想,若是我大清沿海各地,俱是澳门那般凶悍险狡的大西洋人,那我大清海疆,还如何太平啊?”

    小斯当东听着阮元之言,一时亦自无语,他当然清楚,如果马戛尔尼当年开港的请求果然被乾隆批准,按照英国当局一贯作风,这个港口多半也会出现澳门一般的状况。而这些后续之事,同样是清王朝所无法忍受的。

    尽管他依然坚持认为,阮元给出的“广州贸易”理由其实也不充分。

    或者说,这个时代的世界,本就有许多矛盾是难以调和的,西欧国家的自诩文明,“文明”之下对非天主教世界的肆意侵占,天主教廷的强势,清王朝儒家独尊的地位,清王朝本已充足的棉布市场,足以满足本国商人需求的四个海关……这一切似乎都决定了,许多问题,在这个时代,得不出最好的答案。

    小斯当东不认同阮元所描述的体制,可英国人试图强加在中国之上的规则,阮元又怎能心甘情愿的接受?

    “阮先生,哪怕你们没有那样的叩头礼,或许今日咱们两个国家,也不会闹到这个地步。”小斯当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