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桃李满天下

    第一百二十一章 桃李满天下 (第2/3页)

们这些学生着想,咱们平日爱读书,却做不好八股的,可就没机会考中这进士了。就凭这个,恩师也应该和我们再饮一杯才是!”说完,史致俨和王引之也走上前来,将各人酒杯再行斟满,只待阮元点头,便即共同举杯,一饮而尽。

    孔璐华也不禁劝道:“积卿,你恩师他酒量我是清楚的,若是烈性的烧酒,从来坚持不到第二杯喝完的。即便是绍兴黄酒,三杯之后,也绝难再饮了。今日他刚才陪着你们,已经满饮了这三杯,只怕也有些喝不下去了,你看今日这些菜,也都不错,咱们先吃过菜吧,容庄,你们扬州的鹅真不错,刚才吃起来就觉得好嫩,汤汁也是上品呢。”

    “还是师娘好眼力。”史致俨笑道:“咱这淮扬菜啊,也不是谦虚,就是放到全天下,那也是绝对的一流!这鹅且不算,还有清蒸的白鱼、上好的烫干丝、灌汤包子、清炒虾仁,烧肉也是一绝呢。不瞒师娘说,就连高宗皇帝当年南巡,也对咱这淮扬菜赞不绝口。现在扬州城里,还有不少名厨,以当年为高宗皇帝进献菜品为荣呢!师娘在恩师家中,这上好的淮扬菜也品过不少了吧?”

    “你可得了吧,就他,平日都不舍得吃一顿肉的……还有那什么高宗皇帝品过的菜,有几个做得真的?我们曲阜这里,高宗皇帝也来过好几次的,我也听闻得有几家酒馆,自称什么给高宗皇帝进献过美酒,可是遣人去问高宗皇帝相貌言语,却全然说不上来,师娘我见过高宗皇帝,这些谎话自然一眼就看穿了。高宗皇帝哪里需要他们什么酒,我孔府家酒名满天下,还需要他们来献的?”孔璐华本就为人开朗,又兼这日饮了不少酒,看着史致俨言辞风趣,也不禁与他谈笑起来。

    “师娘,虽然恩师节俭了些,学生看来却也无妨。”王引之笑道:“师娘日后回了扬州,不就能一品正宗淮扬菜了?”

    “你真是酒喝多了,为官的惯例都忘啦?他又做不得江苏的官,你说让我去扬州,难道要等到你们恩师致仕那一日呀?”孔璐华笑道。

    “夫人,这再饮一杯,其实也无妨的,今日总是个难得的群贤毕至之日,也是他们一片心意,我也不想在他们面前太过拘谨了。”阮元似乎并不在意饮酒之事,又举起了酒杯,道:“既然各位都是今科高中的进士,我这个先做官的前辈,也应当再敬各位一杯,庆祝各位自此之后,不需再囿于科举,可以放开眼界,心怀天下了!但各位也需记住,科举虽然艰苦,对于各位而言,却只是第一步,日后经术、史部,还需继续钻研,精益求精才是。至于吏治庶务,从来也并非易事,同样需要认真学习。有操行、有学问、能办事,三者齐备,将来才是国家之栋梁,天下之楷模,各位可清楚了?”

    进士们纷纷称赞,随即共举酒杯,再次一饮而尽。孔璐华看着外面天色,已经不早了,连忙去叫了蒋二,让他去准备轿子,并且及时到宣武门报备,以免阮元回家晚了,竟不得进入内城。

    她此时也陪着阮元饮了数杯,自然有些头痛了,正待歇息片刻,清醒一番之时,忽听得身边唱词之声,缓缓响起:

    “威武之声动屈刑,旁厢急坏了老刑厅,仗师生护蔽把本厅告,昧天良此刻用屈刑。怒将纱帽呈公案,跪倒公堂把话云……”

    言语虽不及弹词名角般清亮圆润,却是一种深沉气度,萦于台下桌边。仔细看时,唱词之人,竟是阮元。

    “夫子这怎么还唱上了,什么师生护蔽,夫子你是那样的人吗……”孔璐华不禁抱怨道。

    “无妨,若是我做老师的日后犯了错,你等无需再念师生之情,只记得如实查办我就好。”阮元道。

    “师娘这就不懂了吧?”史致俨在一旁笑道:“这个呀,本就是台上《审刁案》的唱词,若不是老师年少时看过,又怎能记得如此清楚啊?哈哈,学生比老师还大上四岁,这许多年纪,却也是白活了。原以为老师当年,只知在家读书,外面的事就都不顾了。却不曾想,老师也是性情中人啊。”

    “唉,说他天真,还真是天真呢……”

    说着说着,眼看夕阳渐渐西斜,再无余影,阮元与孔璐华也只得告别了会馆诸生,准备返家。好在宣武门一边早已有了通传,这时阮元的轿子进入内城,并未受到影响。

    宣武门之内有座天主堂,这时正值晚祷时分,教士祈祷之声,门外依稀可闻。听着完全不懂的祈祷词,回想起其实也没看懂的一场戏,又想起阮元那音调迥异的唱词,孔璐华不禁笑道:“看来以前啊,还真是小看夫子了,本以为你也是个书呆子,却不想还会唱戏呢。”

    “这戏我也只会这一段,那时我才十一岁,爹爹经常带我出去看些弹词昆曲,能记得的,也就这些了。”阮元虽然已经醉卧在一边,看起来神志却还算清醒。

    “你为什么别的都不记得了,偏记得个师生相蔽呢?唉,其实话说回来,雪妹妹说的也对,你说我也才二十三岁,就突然有了这样一大群人过来叫师娘。今天一天下来,我都以为自己三十三了呢。”孔璐华略有些幽怨道。

    “师生那个,说的不是唱词之人。”阮元缓缓道:“这唱词是剧里那个叫童文正的知府所唱,他所查案子,凶手是那个刁刘氏,可刁刘氏之父乃是通政使刘丹国,他有个学生洪正轮,恰恰做的是湖广总督,二人师生相蔽,想反过来诬陷童文正。最后这童文正清廉正直,不受二人威逼利诱,依然将凶手正法。”

    可不想说到这里,阮元却忽然叹了口气,道:“可惜……那童文正虽是清官廉吏,可清官廉吏,就一定不会犯错吗?若是清官廉吏犯了错,其实被冤枉的人,要比那罪有应得之人痛苦百倍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