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恩师之教

    第一百三十一章 恩师之教 (第2/3页)

官吏,大多以收漕、盘仓、通关为名,向旗丁水手多番勒索,每帮运粮至通州,仅赠礼之用就要耗去数百两银子,如此下来,旗丁水手也不好过。所以他们又去转嫁负担,多行加耗,最后受苦的,还是要交粮的百姓。这馈赠之事,不是你一省所能改变。但加耗之上,我看若是有个妥善之法,说不定能减轻不少百姓负担。”所谓“旗丁”指的是运河上下协助运输漕粮的兵丁,地位高于水手,却与八旗无关。

    “这些日子,漕运总督蒋兆奎多番给皇上上疏,请求每石漕米之中,加征一斗,以为旗丁水手补贴之用,他说,眼下漕运之弊,根源便在旗丁水手收入微薄,平日入不敷出,所以不得不加征漕赋。可若是真依了他所言,这就成了加赋了,又违了圣祖皇帝永不加赋之意。是以他这奏疏,我并不认可,可若是能寻个法子,给这些旗丁水手多加些运送的收入,又不致影响赋役定制,那样或许会好些。”

    “老师所言甚是。”阮元道:“只是眼下浙江仍有亏空之状,只怕另寻收入之法,也是颇为不易啊?”

    “所谓亏空,到你这里却还算轻松。”朱珪道:“那玉德在浙江,虽说搞得天怒人怨,但总是赔补上了不少亏欠,今年浙江上报的亏空之数,只有一百八十万两,比三年前少了很多了。其实亏空之事,皇上一年来,也多番下诏详询,各省报上来的主要原因,便是府县贪吏,上下其手。钱粮入仓,便暗行窃盗,府县开支,便不计成本,滥行采买。若有水旱灾害,往往是大笔一挥,便动去数十万钱粮,可真正到了灾民手里的,却只有十分之二三。若是钱粮真的可以依定制如数征解,府县开支,能依常度,水旱灾害,海塘兴修诸事,可以把钱粮都用对地方,依我看来,是不至于如此亏空的。”

    “只是学生也有所耳闻,这查吏绝非易事啊?”阮元问道。

    “查吏之事,从来为难,只因民间能做属吏之人,其实有限。今日若你用了严法,整治得一批奸吏,明日换上来的若是依旧不改,就没办法了,因为没人可用了。所以眼下大吏,多以明察秋毫为能事,比如这山东巡抚陈大文陈中丞,听说三言两语之间,便能分辨出一名下吏品行如何,有无假公济私之举,下吏恐惧之下,就不敢欺瞒督抚了。但你识人只能,只怕比起这陈中丞,还是要差些,而且这分辨之术,盈不可久,用多了就会出破绽。你可以用,但一定要看准时机,要在杀一儆百之效。”

    “既然……这明察之术学生滥用不得,那敢问老师,还有其他治吏之法吗?”阮元问道。

    “明法度,示规矩。”朱珪道:“眼下国朝虽是法度齐备,可诸般细务之间,也难免有规定不周之处。尤其是仓库盘查、河堤海塘兴修的开支计算,还有公文驿传之事,许多关要之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