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我怎么能不死

    第123章 我怎么能不死 (第2/3页)

忠诚的这个大明都好。”

    毛文龙之死,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坚决拒绝宦官和文臣监军,这让皇上感觉毛文龙不受控制,皇帝不能控制武将,历朝历代都是皇权大忌。

    如果毛文龙能妥协,他也不会走到那种地步,连冤枉被杀,皇上都不为他说话出头,毕竟,毛文龙可说一方封疆大吏啊,怎么能被一个家伙不走司法程序,不上报朝堂内阁就杀了呢。

    毛文龙就像看傻子一样的看赵兴淡淡的道:“内臣和文官监军,平时指手画脚,将我们武将当猪狗,战时调精兵保命,战后揽功于自身。尤其是我这种随时临敌的地方,若是让他们瞎指挥,哪里还有曾经的战绩辉煌,估计我的将士们早就死的荒草多高了。”

    这样的弊端,不但武将反对,其实就连明智的文官也诟病,所以才有百官强烈建议撤销内宦监军的提议,但东林的这个建议不是为了困局给武将放权,却是出于龌鹾的和内廷争权夺利。

    放下这个连赵兴都认为不靠谱的理由,赵兴表现的轻松的提议:“在下敬慕毛帅人品,听说毛帅小公子被百位勇士从辽阳救出,送到杭州老家。但毕竟杭州和东江镇离着太远,不如京师近便,而且教育程度也不高。如果毛帅同意,我倒是想将嫂子和另郎接到我的府中。我的先生郭广生学识渊博,我的小妹也勤勉好学,我娘慈祥无比,当能培养出令郎一份前程,不知道毛帅以为如何?”然后再画蛇添足的加了一句:“到时候,毛帅进京述职的时候,也可就近相见。”

    毛文龙闻听,直接探出身子紧张的询问赵兴:“这是你的意思,还是皇上的意思?”

    赵兴被看的有些发毛,最终还是实话实话所:“是在下的意思。”

    之所以赵兴这么说,是因为毛文龙被杀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被后来的崇祯皇帝深深的猜忌。

    大明朝重文轻武,都已经达到了变态的地步。文臣不遗余力的打压武将,而皇帝对武将也是身怀戒备。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整个朝廷就形成了一个不是规矩的规矩,那就是所有在外征战的武将,都自愿不自愿的将家属安置在两京,也就是变相的在给朝廷,给皇上作人质,表达自己的忠心。这样才能让文官放心,让皇帝安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