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杨修
230杨修 (第3/3页)
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如此佳句,文举,当浮一大白。”
卢毓与杨修很早就在洛阳国子监相熟,当年两人都还是青丝少年,如今已经过去六七年年了,两人想不到还有再见的机会,这次却是旧友重逢。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徳祖不愧是继伯喈先生之后的大家。”却是袁熙开口道。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显奕有此一句可抵徳祖此诗矣。伯喈先生才乃世之高士,修何得何能,敢与他相提并论。”
“先生此言谬矣。家父曾言,杨太尉父子名著海内,号为儒宗,士之楷模,乃国之桢士也。乃蔡伯喈之后的儒学大宗,若论儒学文章,杨太尉不输于蔡伯喈,若论传业授道,杨太尉多有不虞也。伯喈先生门生弟子遍及天下,就说其女公子虽为女儿身,一身才学却不亚于任何男儿。山阳王粲,吴郡顾雍都是一时俊杰,杨太尉在这一点上不于蔡大家多矣。”卢毓在得到袁熙暗示后,开口道。
卢毓之父乃是,已故北中郎将卢植,乃是与蔡伯喈齐名的大儒。而杨太尉正是杨修之父。杨彪。
“额.......”杨修面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了。在人子前议论人父是很失礼的事。
“唉,子家怎可如此放肆。大雅之处世也,必先审隐显之期,以定出处之分,否则括囊以保其身,泰则行义以达其道。杨太尉父子才智高绝,岂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了得。现在未收弟子,不代表将来不会收徒讲学。且先生行事,岂是我等能可妄加猜测的。”袁熙假装出来为杨修解围,斥责卢毓。
“主公,毓所言句句肺腑。小子鄙薄,怎敢妄加评论大师。杨太尉蜚声海内,却无弟子传世,实乃文先先生一大憾事也。”卢毓仍然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
杨修原本有些缓和的脸色,又凝重起来,整个人徒然的坐在那里,想发火却又顾及脸面,只好憋在心里。
“子家,你喝太多了,还是先回去歇息吧!”田畴劝慰着嘟嘟个没完,越说越离谱的卢毓,同时,向袁熙使眼色。
“我没喝多少,没醉!”卢毓拒绝承认,嚷嚷道,“我清醒得很,没醉!文先先生应该考虑收徒讲学了,不若百年之后,一身文章学识就俱埋入土中了。”
他的确没喝多少,仅仅是酒量太次。
“来人!快扶子家回房歇息。”
没办法,袁熙只好招呼人,将卢毓强行架走,君臣二人眼神交汇,眼底的那份笑意仅两人可见。
这样,总算安静了,可又有什么用呢,酒宴本来大家高高兴兴,现在早黄了。
杨修突然起身,众人正惶惑,不知主将到底想做什么,都望着前面。
“我有些小事出去下,你们继续喝。”
说着,慢慢走出正堂,田畴在向袁熙示意后,紧跟着追了上去。外面,新月如钩,星斗满天,空气清新甘冽。
杨修就这样微微仰望,这大汉北疆瑰丽妖冶的苍穹,想忘却刚刚地烦恼。身后,田畴追了出来。
“徳祖,卢子家少不更事,言辞间你多多包涵才是。”
杨修望着苍穹,盯着那轮新月,想了想,点点头轻轻道:“卢子家说得对,我父亲是应该考虑考虑收徒讲学的事了。蔡伯喈仙逝快八年了,世人还对他念念不忘。其弟子流落大江南北,其名声学问也流传在大江南北。不为与蔡伯喈一较高下,就为了我杨家学问不失传于天下,我也要劝说父亲考虑此事了。待此次回到许昌,我就劝说父亲向天子辞官,聚徒讲学。”
“自董卓之乱,太学被毁,典策文章,竟共剖散。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太学零落。杨太尉若能收徒讲学,则天下士子幸甚,天下读书人有盼头了。”田畴也是人老成精,适时的奉承一句。
“子泰,你也学得这般阿谀奉承了哦”。
“哦,哈哈哈哈.......”两人相视而笑。
后来,杨彪退居二线,为袁熙掌控中央提供了巨大的权力真空,这是后话。
四月十八日,袁熙留田畴主持幽州日常事务,领刺史府府事。自己在鲜于辅的陪同下,有近卫统领许褚,祝公道二人,带领三百虎卫随行保护,与天使杨修共同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