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血性

    第1035章 血性 (第2/3页)

临安能挡得住元军吗?”谢太后并没有直接回答李庭芝的问题。

    李庭芝又皱着眉头思考片刻,缓缓地摇了摇头。

    谢太后脸上闪出一丝怒气,“临安还有十万守军,各路勤王兵马,源源不断前来,临安怎么可能会守不住?”

    “勤王兵马中,张世杰现在有五万兵马,其中真正上过战场的不到一万人;文天祥三万兵马,全是未经战事的百姓。”

    李庭芝悠悠叹了口气,接着说道:“这且不说,前线军心已经崩溃,没有一将可用,各地守臣,大多不是想着抗击元军,而是一心琢磨如何在投降元军之后,能保住自己的最大利益。”

    李庭芝视线微抬,瞥见谢太后眼中的一丝泪光,随即又低下了眼睑,沉声说道:“更何况,朝中重臣,还有谁愿意舍去身家性命,为国而战?”

    是啊,还能有谁?

    谢太后的眼神,呆滞而迷茫。

    左相留梦炎,理宗甲辰科状元,曾历任宗正少卿、秘阁修撰、福建提举、吏部右侍郎。元军攻占荆湖北路后,朝中重臣,纷纷告老辞官,包括这位留梦炎。还是谢太后亲临其府延请,留梦炎才勉强出任左相。

    然而,自上任伊始,留梦炎便上下游说,要尽快与忽必烈议和,要放弃抵抗。只有这样,宋国百姓才能逃出肆虐天下的战火,才能让千万的黎民百姓尽快地熬过这场劫难。

    在留梦炎看来,求和是为了百姓的安危、为了皇室血脉的保存,而绝非因为贪生怕死。

    如今朝廷之上,赞成求和的人已占多数。留梦炎也成为主和派的领袖人物,甚至连荣王赵与芮都公然表示支持和议。

    皇帝的亲生祖父,支持与元军和谈,这也是主战派声势渐弱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主战的右相陈宜中,其实态度也未必有多坚决。他是支持和谈的,却绝对不支持降元。只是如今的形势,在陈宜中看来,哪怕是称臣纳币,元军都未必干休。不彻底灭掉宋国,元军自己都没有任何退路了。

    尽杀朝中主和之人,置之死地而后生,并迁都福建,以图东山再起,这是陈宜中的主张。

    可是,在已经席卷了半壁江山的元军面前,迁都福建,又能坚持多久?

    孰对孰错,谢太后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取舍。

    谢太后轻揉眉尖,满脸疲惫地问道:“他,是什么意见?”

    “贾相有两个方案,供太后参谋……”

    “哦?”谢太后眼中闪出期冀之色,“说来听听。”

    “其一,尽快与大权国签订盟约,与其南北夹击元军。”

    “大权国?又是大权国!”谢太后烦躁地说道:“你们不是早已经向权国求援了吗?现在呢?大权国军队,又在哪里?”

    李庭芝有些尴尬地回答道:“被堵在扬州了。”

    “且不说大权国能否杀退元军,能否救得了临安。即便可以,趋狼吞虎,元军灭后,宋国又拿什么来抵御大权国南下的军队?

    到那时,权国要吞并宋国,还能指望谁来拯救?”

    贾似道想引援大权国军队南下抗元,屡遭反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人都以为,权国虎狼之心,路人皆知。让宋国最终被权国吞并,还不如直接向元国投降。

    起码可以免去近在眼前的兵灾。

    而且,连陈宜中都认为,权国军队,居心叵测。元军南下数年,荼毒宋民无数,权国人却坐山观虎斗,始终不肯派兵南下救援。这分明是等着坐收渔翁之利,若有一天宋国被权国所灭,着实会让人心意难平!

    其实若非贾似道是李庭芝最尊敬之人,就连李庭芝也会公然反对贾似道联权抗元之举。

    元国是一个异族人为皇的国家,终究有隙可乘。哪怕此战临安覆灭,李庭芝坚信,总有一天,会有宋国子孙,将此异族驱回漠北。

    但是,大权国不一样。国主为汉人,举国奉行汉人道统,自认华夏正朔。宋国一旦臣服于权国,那便意味着彻底的灭绝,再无任何复生的机会。

    瞥了怒气盈脸的谢太后一眼,李庭芝继续说道:“贾相还有一策……”

    谢太后突然有些烦躁地怒哼一声,“茶水呢?”

    伺立在不远处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