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理学的传播

    第六百八十六章 理学的传播 (第2/3页)

直就是一针见血啊!

    看着良久不语的赵复,赵权又微笑着问道:“赵先生,可欲往故国一游?”

    不仅是赵复,连王鹗与李治都是一怔。

    “赵先生莫要误会,你刚来南京府时,我就说过,你在这是自由的,想走或是想去哪,没有人会对你有所羁绊。

    当然,我还是希望你可以留在南京府。”

    赵复一声长叹,“天下之大,又有何处是赵复可容身之所?”

    “如果你有意,我可派人护送你往泉州一行。”

    赵复不可置信地看着赵权。

    当时姚枢把自己从德安救出时,几乎是半邀请半胁迫地把自己带至燕京。虽然未曾明言,但其意很清楚,是绝不可能让自己回到宋国的。

    可是,南京府就能这样毫无顾忌地让自己回去?

    毫无顾忌倒也不会,但对于这种被视为“理学大家”的人物,赵权如今还真的不太在乎。

    赵复被姚枢、杨惟中等人视若珍宝,那是因为中原多年战乱,理学不继。而这些汉儒希望能以理学来影响未来的中原之主,成为他们治理中原的基石。

    但是,对于赵权与南京府来说,理学根本不实用。

    宋初,胡瑗、孙复、石介为理学开创先河。胡瑗的“明体达用”、孙复的“尊王”、石介的“道统”为赵宋奠定了治理天下的理论基石。

    此后,周敦颐、张协、邵雍、程颐程颢兄弟渐渐将理学发展成为官学。

    朱熹,是宋国理学的集大成者,平生数起数落,直到赵昀上位之后,因为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深得帝心,才将其追赠太师、封为“信国公”。端平更化之后,又将朱熹和诸位理学大师入祀孔庙。

    从而在官方上确定了理宗的最正统地位。

    然而,朱熹之后,宋国理学家虽然名声日益显赫,却大多只会空谈道德文章,视经济财赋为末流。

    “能言不能行”,这不仅已经成为理学人士的顽疾,更是反对者攻击理学人士的最有力武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