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章 多事之秋

    第一千零四章 多事之秋 (第2/3页)

   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牟才子,再请罢公田,更七法。

    临安府学生叶李、萧规应诏上书,诋贾似道专权,误国害民,以致上干天谴。似道大怒,黥配叶李于漳州、萧规于汀州。

    理学大家杨栋受任参知政事,叶梦鼎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兵部尚书姚希得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

    八月初。

    宋公田法止于浙西,朝野额手相庆。

    元帝忽必烈南巡汴梁,百姓壶浆于路。

    忽必烈设河南行中书省,以中书省平章政事阔阔为行省丞相,以张惠为行省参知政事。

    元国真定、顺天、河间、顺德、大名、济南、东平、泰安、高唐、洛、磁、曹、濮、济、博、德、滨、棣等府州大水。

    ……

    “真是多事之秋啊!”云中府代理太守赵青慕,一边翻看着各地送来的情报,一边感叹着说道。

    站在他身边的,是身高近一米八的陈诃。一张英气逼人的脸上,眉如剑削,鬓若刀裁。这是一张典型的郭家之脸,只是那双小遗传自陈家的小眼睛,让整张脸显得不那么完美。

    “天灾人祸,年年都有啊,不是正常得很?”齐禄坐在边上,自斟自饮,百无聊赖地说道。

    “很多消息,表面上看,似乎没啥大不了的事,但是咱们得学会分析,透过表面,看清汹涌而动的内流。”

    赵青慕的脸上,已经完全褪去了风霜之气,隐然之中带着一丝如玉般的温润。

    “赵哥,那要如何分析呢?”阿诃及时地接上了话。

    赵青慕轻抖手中的一份情报,说道:“你看,这份情报上,说的是宋国调整中枢大臣之事。那贾似道,虽然还是宋国独相,可是叶梦鼎自不必说,原本就是与其针锋相对的理学代表人物、太子詹事;杨栋同为理学门人,凭着与元国的和谈,自称立下大功,成为唯一的参知政事;而姚希得又身兼太子宾客。如此看来,中枢四位重臣,太子党已居三席。看来,宋皇命不久矣!”

    “这你都看得出来?”陈诃脸上的惊讶绝不是装的。

    赵青慕略为矜持地一笑,“还有啊,马天骥原来是贾似道提拔上来的,知临安,可算是中枢以下第一高官。马天骥一去,贾似道,以后的日子,看来要不好过了……公田法也被中止实施。宋国,刚靠公田法续了会命,这会又开始内斗了!”

    赵青慕摇着头,嘴里啧啧轻叹。

    “赵哥厉害!”陈诃赞道。

    “不,不,若说情报分析,令尊方为翘楚。我倒是有些不明白,你为会何不在他身边学习,却非要到我这里受苦?而且,云中大战在即,若有闪失……”

    “别提那家伙了!”陈诃不满地哼着,“现在忙得很呢!”

    “也是,陈部长身兼数职,确实难以分身。”

    陈诃嘀咕着:“就是,一大把年纪,还要当新郎官——”

    “什么?”赵青慕没听清。

    齐禄却呵呵一笑。

    “算了,别提他了,糟心!”陈诃趴在桌子上,拨拉出一份情报,问道:“赵哥给说说,元国如今情况?”

    “四月时,东平、太原、平阳大旱。如今,河北、山东各地大水,可谓民生多艰!

    整个中原,倒是河南大部分地区今年风调雨顺。忽必烈南巡汴梁,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是,他把中书丞相史天泽带在身边,却又任平章政事阔阔为行省丞相。看来,元国也要学着宋国,开始朝廷上的内斗了。

    还是咱们的大权国,好啊——”

    赵青慕发出一声长长的感叹。

    人的一生,真的是奇妙无穷。

    若不是当时在河西商道上一时兴起,与安牧结交;若不是自己回到河东后,力劝家主投附大权国。自己今天肯定不可能以云中代理太守的名义,施施然地坐在这里,臧否天下。

    春末太原的大旱,影响了整个晋中、半个晋南。河东粮食收入少了三成有余。

    百姓纳完夏税,本就所剩无几,可是河东行省却以中统钞强行全部收购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