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尺寸、砖窑、不外传

    第11章 尺寸、砖窑、不外传 (第2/3页)

子。”

    “铁匠的儿子不打铁,跑工地做什么杂工?”于奇正看着走到院门口的二俅,小声咕哝了一句。

    随即又记起来一件事:“等等,顺便让铁匠打一口大锅。圆的不好打的话,方的也行!”

    二俅回头不解地问道:“干什么?”

    于奇正指了指糯米浆:“将来批量性的熬浆要用。”

    ————————————————

    第二天一大早来到工地,安排好要干的活之后,勾博和于奇正二人就匆匆离开了——他们还有个重要的事要去干。

    大贞年间,砖窑的生产技术已经大有提高,不仅诸多庙宇的外墙开始采用全青砖垒砌,而且已经开始出现砖木结构的建筑。

    于奇正已经确定,程家的三层别墅的主体尽量采用砖石结构。

    除了在防火性能上远高于木制结构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降低技术难度。

    总体上说,木工的工艺难度高于泥工。

    没有两到三年的时间,木工学徒很难独立完成工作。

    而泥工只需要短期的培训就能学会砌墙。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

    由于当时市场砖的用量并不是太大,砖窑本身就不多。

    加上回龙镇只是一个小镇子,最近的砖窑也在几十里之外的县城那边。

    于奇正和勾博决定原地去考察一番再说。

    到了实地,不免大失所望,砖窑的规模小得可怜,实际上也就是一对父子的小作坊——毕竟市场需求量就那么点。

    砖窑老板姓蒋名钦,之前也听说过勾博的名声。看到他们过来,马上端茶倒水,热情介绍。

    他这里大概半个月出一次窑,一次也就是六百到八百片砖。

    勾博和蒋钦聊天的时候,于奇正用食指沾着茶水在桌上算来算去,怎么算都无法满足他们工期的需求。

    一盏茶之后,于奇正比划着问蒋钦这个窑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蒋钦笑笑说道:“哎,这个说不准,也就是混口饭吃。平均算下来的话一个月大概能有三两银子这样。”

    听到这话之后,于奇正眼睛一亮,对勾博使了个眼色,两人走了出去。

    片刻后,勾博重新走进来,笑吟吟地说道:“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