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回 考卷泄露了

    第三百九十二回 考卷泄露了 (第3/3页)

长暮仰头望了望,淡声道:“阿杳,把房间里的灯都熄了。”

    姚杳转瞬便明白了韩长暮想做什么,诶了一声,灭了墙角灯架上的灯火,走到韩长暮身边后,才吹灭了手中的灯。

    仓房里顿时暗了下来,暗沉沉的伸手不见五指。

    韩长暮适应了片刻,才从一片黑暗中,找到了姚杳所在的地方。

    他的心定了下来,抬头看着房顶,来回的走动。

    房顶上的咚咚声不绝于耳,一声一声的十分清晰,声音落在何处,韩长暮便走到何处。

    黑暗里,他走的并不踏实,脚伸出去试探半晌,才迈出一步。

    姚杳始终站在原地没有动,只是转头,目光审视的望着四围。

    两座书架隐匿在黑暗中,只隐约可见发白的灰尘。

    她的目光如炬,落在一座书架的二层。

    雾蒙蒙一般的灰尘中,似乎反射出一点温润的荧光。

    她的目光一缩,没有贸然出声,只是记下了那个位置。

    韩长暮在房顶底下打转,那不停敲击的咚咚声落在头顶,恍若惊雷。

    蓦然,咚咚声挪到了方才发现足印的地方,韩长暮眯了眯眼,似乎在死寂的黑暗中,窥见一丝微弱的天光。

    姚杳眼前一亮,急切道:“我去叫孟岁隔停下来。”

    不待韩长暮说话,她便跌跌撞撞的跑出仓房,一溜烟的上了楼,不知她跟孟岁隔说了什么,那咚咚声始终停在了足印的上方。

    韩长暮不由自主的眯了眯眼,他看清楚了,那个地方的确有微弱的光漏下来,只是格外的微不可查。

    他想了想,推门出去,吩咐兵卒守好门口,便也上了楼。

    二楼乃是十八位同考官的住处,房间比一楼要小一些,陈设也不如一楼的精致华丽。

    此时,外头这么大的动静,早已经惊动了十八位同考官,但他们都缩在自己的房间中,不敢露头出来看热闹,更不敢指责什么。

    毕竟是内卫在外面办差,内卫啊,谁能惹得起。

    二楼的走廊上没有灯烛,窗户又窄又小,即便是白日,这走廊也是光线昏暗。

    而发现异常的地方又位于走廊的尽头,更是昏暗异常。

    韩长暮站在楼梯口,看到走廊尽头的灯火下,有两个人蹲着,他不知想到了什么,抿嘴一笑,走上前去。

    姚杳听到脚步声,转头看到韩长暮,她惊喜道:“大人,可有什么发现?”

    韩长暮点点头:“有。”他对孟岁隔道:“你带几名内卫去仓房守着,把灯点了。”

    孟岁隔走后,韩长暮掏出匕首,插入灯火照耀下的地板缝隙。

    这地板其实是二楼的楼板,也是木质的,铺设的十分巧妙,下面以合抱粗的木头交错做梁,而上面的地板皆是长约四尺,宽约半尺的水曲柳铺就而成。

    从仓房向上望,可以看到合抱粗的房梁,而走在二楼,却又是精美华丽的木质地板,打了蜡之后,闪着夺目的光彩。

    刀刃沿着缝隙划了一圈儿,原本仅能漏出一丝微光的缝隙,似乎变得大了一些。

    韩长暮用刀刃卡住缝隙,用力向上一翘,那块地板应声翘起。

    仓房里明亮的灯火顿时倾泻而出。

    二人趴在灯火明亮处望下去,仓房中的一切都一览无余。

    姚杳用手比划了一下地板被撬开的空洞:“大人,这洞太小了,只能把手塞进去,人是万万进不去的。”

    “不急,再试试别的。”韩长暮拿着匕首,如法炮制的翘了翘旁的地板,那些地板却是纹丝不动。

    既然别的地板纹丝不动,那么人是不可能从这么小的孔洞钻进去的。

    韩长暮趴在孔洞上,正好望见那半个足印所在的位置。

    他眯了眯眼,人无法从这里下去,那么,这半个足印究竟是如何留下的,为何会正好对着这孔洞呢。

    他揉了揉眉心,颇有些苦恼。

    姚杳静了片刻,在旁边问道:“大人,人下不去,但是东西可以下去啊,不如试试飞爪之类的东西。”

    韩长暮点头,吩咐了内卫一声。

    不多时,内卫便拿来了形式各异的飞爪绳索之类的东西。

    其中一名内卫趴在孔洞旁,先将飞爪从孔洞顺了下去,晃了晃飞爪,左右一抛。

    那飞爪虽然抛到离书架很近的地方,但却始终够不到书架上的东西。

    内卫又接连试了其他的物品,皆是无功而返。

    韩长暮摇了摇头:“这个孔洞几乎是位于仓房的正中间,不管放什么东西下去,都无法碰到两个书架上的东西。”

    姚杳也有些心灰意冷了,想了想方才飞爪所碰的地方,的确是触碰不到那点荧光,她进了一步,伏在韩长暮的耳畔低语几句。

    韩长暮双眼一亮:“果真?”

    姚杳点头:“是。”

    韩长暮大喜,吩咐了内卫看好此地,便又急匆匆的下了楼。

    一进仓房,他便往姚杳所说的书架走去,捧着灯烛在二层架子上来回查找良久,果然找到了一处泛着微弱荧光的地方。

    他惊喜道:“果然有,阿杳你来看,应当是蜡油。”

    姚杳疾步上前,定睛相望。

    那是一点白色的蜡油,干涸后是半透明状的,因为极薄,所以几乎映透出了架子的颜色。

    有灯光的时候,反倒看不出蜡油的痕迹来,而关了灯,那蜡油的点点荧光,却在黑暗中有那么点醒目。

    想来这蜡油滴在书架上不久,还没有干涸闪烁出荧光,拿着灯盏之人便已经离开仓房,否则不会留意不到这点幽蓝荧光的。

    蜡烛本身是不会闪烁幽蓝荧光的,只有添加了夜光石打成了粉的蜡烛,才会散发出幽幽蓝光。

    这种蜡烛价高,又不那么实用,寻常百姓人家根本不会用,即便是富贵人家,也少有用这种蜡烛。

    反倒是平康坊里的花楼,这种蜡烛用的极多。

    据说在房中燃上这种蜡烛,有暖情之效。

    韩长暮眨了两下眼睛,也不知这效果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