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三监叛乱

    第十二章 三监叛乱 (第1/3页)

    西周王权建立两年后,周武王就去世了。在商周交替之际,周礼还没有成型,太子年少而天下未定,而周公的名望已经如日中天。有鉴于此,武王生前曾打算把王位传与周公,但是后者坚决不从。

    新王即位,是为周成王。成王当时只有十几岁,他面对的是功勋卓著的大臣们、位高权重的叔叔们、天下未定的局面和虎视眈眈的反周势力;华夏之王的重任显然这不是一个少年能够担当得起来的。周公在权衡利弊、并得到吕尚、召公、苏忿生等重要人物的支持后便宣布摄政称王。

    每个人对周公的举动都按照善意或恶意的理解作出不同的反应,他的那些位高权重的兄弟们也不是没有质疑的声音。

    管叔抱怨说:“武王在世时要把王位传给旦,他假仁假义地不肯接受。他如果在新王登基之前摄政也就罢了,至少还可以解释说遵照武王遗命。现在成王已立,他却趁新王幼小掌控王权,造成一国二主的局面,完全不把上天、先君、宗法和万民放在眼里。他是个多么狡诈专横的人呀!天知道他将来会把天下搅成什么样子呢!”

    实际上,管叔之所以嫉恨周公,是因为他是武王最大的兄弟、周公的哥哥。他认为即便要立摄政王,也应当立年长的,怎么也轮不到他的兄弟。管叔每每想像到周公一本正经地坐在摄政王的位子上的样子,就感到胸闷气短——他不能容忍一个兄弟突然间爬到自己头上,对着他发号施令。

    管叔在不同的场合说了很多类似的话,这些话就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结果他就把蔡叔、霍叔等同样对周公抱有不满情绪的人拉到自己一方来了。

    阴谋者们密谋一番,决定打着“讨逆”的旗号起兵造反。但是,仅凭三监的军队显然无法与王朝大军对抗,他们需要旧商和东夷势力的大力支持。三监于是就向昔日的敌人和今日的反周势力抛出媚眼。

    三监的使者先被派到武庚那里。从使者们的语气看来,三监与其说是提出请求,毋宁说是在发出命令。邶国人心里清楚:他们如果不满足三监的要求,就会被第一个灭掉;如果满足并且成功了,殷商就有复兴的可能。武庚立即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全部要求。然后三监和邶国的使者就结伴去窜访东夷诸国了。

    当初,纣王在征服东夷后在东方留下很多军队,军队的统帅是恶来的父亲飞廉。商朝灭亡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