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郑、宋决战(一)

    第四十八章 郑、宋决战(一) (第1/3页)

    由于齐僖公的努力和诸侯们的配合,中原地区暂时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局面。但是战争与发展(吞并)是春秋时代的主旋律,结果就在鲁隐公九年(BC714)爆发了一场中原大战。战火从宋国点燃,而且越烧越旺,战争持续了三个年头。郑、宋、齐、鲁、卫、蔡、戴、郕、许等大小诸侯全部卷入战征;三个国家的首都被攻陷、两个国家被灭亡,宋国受到了极大削弱;战争最后以郑国军事集团的完胜而告终。

    战争还是由那位口无遮拦的宋殇公引起的。

    原来周桓王非常喜欢占小便宜,他感觉缺什么了就派人到大臣诸侯那里去划拉一圈。由于宋人在援周的行动中表现得极其无礼,周桓王想要好好教训一下那帮“殷商余孽”。但是大夫们普遍反对他的提议,周公说:“能伐宋的只有郑国,天王刚刚羞辱了郑伯,哪里还能立即对他下命令呢?臣以为不如再给宋国一个机会,宋人如果能够改过,就不必兴师动众了;如果不改,再对宋国用兵也不迟。”

    周桓王说:“那就看宋国人的表现吧!”然后他就派使者到宋国去要些动物的皮毛。宋殇公心中讥笑周天子的贪婪,他没有给使者好脸色,并打算借机羞辱一下周桓王。

    宋殇公于是把一些长满小蘑菇的货底子甩给使者。不仅如此,宋殇公还在私下里说,周天子就像一个幡儿,赶上出殡时才拿出来打打,完事儿就扔在道边任人踩;这么个小里小气“幡王”哪里值得诸侯尊重?

    周桓王大怒,立即命令宋殇公到京师来面君伏罪。宋殇公平时都是一副趾高气昂、什么都不在乎的神气,但是到了大祸临头之时就害怕得不得了;他不停地问大夫们,自己去与不去哪样会死得更惨。

    孔父嘉说:“您不如先派使者到王城请罪,同时大力贿赂王室权臣。有公卿从中斡旋,天子就不会降罪了。然后您再去朝见天子,则可化解此事。”

    但是无论他怎样劝谏,宋殇公那顽固的脑袋就是不肯点一下。孔父嘉走出朝门叹了一口气说:“宋国前朝的大夫们们是多么幸运啊!”

    由于宋殇公拒不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