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齐襄公灭纪(三)

    第九十六章 齐襄公灭纪(三) (第1/2页)

    齐国的主要军力还是配置在东方以威胁纪国,本次伐卫只是一次试探性的军事行动而已;双方只是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接触战,齐师就收兵回国了。

    擕城人叛变之后,纪国的局势就变得更加艰难。纪侯把使者派到鲁国,他想紧紧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鲁庄公当然愿意帮忙,但是他认为自己势单力孤,便决定把郑国人拉进来。

    当年鲁桓公与郑厉公结为盟友,现在桓公已经去世,厉公另立山头;鲁庄公于是派遣使者去见郑伯子仪,希望与他会面,共同解决纪国问题。

    郑厉公在栎邑一直对新郑虎视眈眈。子仪自顾不暇,一刻也不敢离开新郑,更没能力与齐国为敌,他便婉拒了鲁庄公的邀请。鲁庄公在滑地等了三天才收到郑伯辞会的消息,鲁人无功而返,纪侯从此陷入无边无际的忧虑之中。

    鲁庄公四年(BC690)春二月,齐襄公压抑不住心中的**,再次溜到祝丘与文姜私会。

    此时齐国人认为已经不需要出师进攻纪国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国正在被不断蚕食;只要假以时日,纪侯的精神一定会被形势压垮,届时纪国自己就会灭亡。

    四月,纪国发生一件令所有国人悲痛的事,纪侯的夫人伯姬去世了。伯姬是鲁惠公的女儿、鲁隐公的妹妹、鲁庄公的姑母。她于隐公二年嫁到纪国,至今已有三十二年。她一直致力于巩固和发展纪鲁两国关系,她是纪国国母、纪侯的精神支柱;也正是由于她的存在,鲁国才尽心尽力地为纪国谋划奔走。

    伯姬去世前告诫纪侯,不要再与齐国对抗了;否则除了会造成纪国人大量伤亡和沦为奴隶之外,没有任何结果。纪、齐两国都是炎帝子孙、四岳后裔,人们生活在纪、在齐又有什么分别呢?如果齐国能把亡国之人当做国人看待,不也是纪人的福分吗?他们在纪、在齐不是都可以过着同样的生活吗?不要在担心百年之后的事情了!纪季会延续对祖先和你我的祭祀;不要在把自己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