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文王迁都

    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文王迁都 (第2/3页)

国的官员和封君。迁都的命令在先王时期就已经公布了,有些人反对,认为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这很正常。

    “但是,某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之上,他为什么不自己去成立一个国家呢?那样就可以阴目张胆地和楚国对着干,而不是找各种连自己都不相信的高尚借口(比如对国有百害而无一利)来反对迁都了!

    “不谷告诉你们:楚国迁都之后,疆域要比现在大十倍、二十倍。扩大的部分,岂能为君王独享?楚国立国至今,有哪一位君主专土地之利,侵国民之财?国家所得还不都是国人功臣的?我不会勉强仍然坚持己见的人,也不准备惩罚他。不过有人如果还是只想保有现在的一点利益,那就把官、爵让给服从王命的人吧!也可以带着自己的追随者和财产滚出楚国;等到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之时,不谷就不会背上杀死同胞的罪名了!”

    随后,斗祁和其他重臣依次进行了措辞严厉的发言。斗祁说:“国王的仁慈是建立在某人被定罪以后才能显现出来的,那么现在就让王看看:到底谁在反对,谁是国家的罪人吧!然后那些人就可以领教国王的仁慈了!”

    这时正殿大门被打开了,目的就是为了让在场者看到外面的情况:司败(司法官,北方诸侯称“司寇”)一身戎装、手持大钺立在门外,身后是全副武装的行刑队,这些人对着里面怒目而视。反对者们吓破了胆,他们彻底失去了对抗的勇气,因而乖乖地服从命令了。

    楚文王元年,楚国把都城从丹阳东迁至郢,江汉诸侯无不惊呼“楚祸至矣!”

    楚文王即位初期不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穷兵黩武的暴君形象,他采取了比较温和的外交政策。楚人对华夏文化仰慕已久,迁都使得楚国与华夏国家的交流变得十分便利。楚文王于是派出大批使者到各个国家去,希望互通往来,然后根据反馈来决定对各国的外交策略。陈、蔡、鲁、郑对楚人的到来做出谨慎地欢迎;宋国人反应比较冷淡,但是也没有失礼;齐国则表现出一副对待蛮邦来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