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晋决裂(一)

    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晋决裂(一) (第1/3页)

    践土之盟结束后,楚成王派使者到新郑,谴责郑文公背弃了他与楚国签订的盟约。郑文公是楚成王的姐夫,他在骨子里还是亲附楚国的。郑文公便借这个机会抛弃了与晋国的约定,转而继续服侍楚国。

    郑文公的背信弃义激怒了晋国人。但是对那块蒸不熟煮不烂滚刀肉,晋文公去不知道拿他如何是好,他说:“郑捷这个人反复无常,他投齐叛齐,投楚叛楚,参加践土之盟又背叛盟约。晋国灭不了郑,寡人应当怎么做才能将郑国控制在手中?”

    狐偃说:“数年前郑太子华作乱未果,郑伯杀了太子,又驱逐了群公子。郑国现在的态势与先君献公末期差不多。郑伯有个儿子叫公子兰,这个人素有贤名,而且如今正在我国。臣认为不如效仿秦国人那样,把公子兰送回郑国。公子兰取得君位,可保郑国在他执政期间亲附我国。”

    晋文公频频点头,计划就这样定下来了。但是晋人认为单凭一己之力无法达到目的,又不信任中原诸侯(尤其是姬姓诸侯),晋文公于是向秦国派出使者,邀请秦穆公共同伐郑。

    对于晋文公的的提议,秦人意见不一。很多大夫认为晋人无礼且贪得无厌,为了夺取私利无所不用其极,应当回绝晋人的请求。性情敦厚的秦穆公最终还是力排众议,亲自率军出征。

    鲁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秦晋联军到达新郑郊外。晋军驻扎在北面的函陵,秦军驻扎在东面的泛南。

    郑人认为,晋人之所以放弃践土之盟的盟友,转而联合盟约之外的秦国人入侵,就是在向郑人展示志在必得的决心。面临士气高涨的强大敌人,郑国战败只在朝夕之间;单靠武力已经无法战胜对手,只能从外交方面寻找突破口。

    郑人坚守不出。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烛邑有个叫‘武’的老夫子,他是我见到的最善于辞令、最能说服人的人。如果派他去见秦伯,或许能劝秦伯退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