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秦晋彭崖之战(一)

    第二百五十七章 秦晋彭崖之战(一) (第1/3页)

    在晋文公去世后的两年里,晋国在与外敌的四场对抗中取得了三胜一平的战绩。这样骄人的战绩竟然出自一个昏庸无能君主统治下的国家,这在他国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秦国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于晋文公的余荫,他们坚信晋国会在不久的将来衰落下去。秦国人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这一天的到来,而晋国决定以实际行动告诫秦国人:“你们想错了!”就在互不妥协的状况下,两国于鲁文公二年(BC625)二月爆发了彭衙之战。

    彭衙之战的起因仍然是个迷,史书记载孟明率师伐晋,晋襄公出师抵抗,秦晋战于彭衙。但是彭衙位于秦国境内,晋军哪有到敌国境内抵抗侵略的道理?因此这场战事极有可能是晋国主动进行“入侵式防御”引起的。

    晋国在戚地战胜卫国后,秦国人认为自己的准备已经足够充分,决定入侵晋国。晋国人收到情报后感到十分苦恼,因为他们没有把握战胜一支装备精良、准备充分、士气高昂的虎狼之师。

    晋国大臣自然分为两派,一派主张正面迎战,另一派提议专于防守或者择机议和。晋襄公是个胸无大志的人,他是被拖上战场的;两年四战把他搞得心焦气躁,他也为公室里的好战分子操碎了心。

    这次晋襄公终于站出来公然支持防守派了。但是先且居反驳他说:“任何一个敌人都会得寸进尺,如果这次示弱,秦国下次就会进攻河西五城;与其到那时才进行抵抗,不如现在就直面敌军。先君惠公是最软弱的君主了,尚且敢于与秦国一战;君侯作为华夏霸主竟然想要逃避,百年之后到了天上,怎样面对献公、文公呢?”

    由于先且居把先君摆出来进行要挟,晋襄公不得已收回刚才说的话,转而同意主战派的意见。赵衰说:“我们如果被动防守,没有把握取得胜利;所以不如主动出击,这样会造成攻守之势逆转,我方占据主动地位,胜算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按照晋人分析,秦军只能从渭南向东进发穿过桃林塞,然后寻找渡口北渡黄河。因此晋人在桃林塞东端、黄河南岸的桑田驻扎了一支重兵,又加强了桑田对岸的魏城的防卫工作。两个要塞一南一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