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鲁国之祸,根在文公

    第二百九十四章 鲁国之祸,根在文公 (第1/3页)

    原来,鲁文公在即位的第四年娶齐孝公的女儿出姜为夫人。按周礼规定,齐国应当派上卿把公主送到鲁国,鲁国应当派上卿迎接。

    但是,齐昭公因为篡位而杀死或驱逐了齐孝公的儿子们,他不愿意因为这场大婚勾起齐人对孝公的回忆,所以他就非常低调地处理了此事:他只是派一个大夫将公主匆匆送去了事。鲁国人感觉受到了侮辱,作为报复,也只派了一个大夫去把出姜草草接回了事。

    这样一来,出姜就成为两国互相贬损的象征。鲁文公每次见到她心里就感到不舒服,对她冷淡而疏远。出姜后来生下太子恶和公子视,出姜不受宠幸,太子也没有势力。

    相反的是,二妃敬嬴凭借她的美貌和魅力深受鲁文公宠爱。敬嬴后来生下公子倭,她为了儿子的前途不惜勾结公室第一权臣公子遂,又想办法使公子遂成为公子倭的老师。

    鲁文公去世后,敬嬴和公子遂——这两个鲁国最有权势的女人和男人——便躺在一起谋划如何将公子倭推上君位。

    鲁国当时的三卿是公子遂、叔仲惠伯和叔孙得臣。鲁文公下葬后,公子遂找到叔仲惠伯,对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希望能得到他支持。

    叔仲惠伯大怒,他叫道:“你想成为庆父,也不能拉着我当叔牙啊!”说完就跳起来,挥舞着手杖将他赶走了。

    公子遂不能取得叔仲氏的支持,又对君恶的身份有所顾忌(因为他是齐惠公的外孙),于是转而向齐人寻求帮助。

    七月,公子遂率使团进入临淄,向齐国新君登基表示祝贺;随后他就请求与齐惠公进行单独会谈。

    公子遂说:“齐鲁关系都被齐先君懿公搞垮了,鲁国的某些人对大国的不信任已经到达极点,彭生(叔仲惠伯的名字)就是其中之一。而外臣经常与大国往来,对大国的了解远多于其他大夫,所以认为应当与大国建立互信。

    “君恶是夫人的嫡长子、大国的外甥。君恶能够即位完全是基于周礼的规定,而不是因为得到大国的帮助,而他又受到彭生那样大臣的影响,一定不会与大国为善。

    “但是,一旦倭即位,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而且倭因为母亲的原因受到文公宠爱,大夫们也愿意拥戴他,但是决定权仍然在君侯手中。君侯如果同意立倭,倭必然对齐人感恩戴德,反齐的势力就会被击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