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邲之战(八)

    第三百二十三章 邲之战(八) (第1/3页)

    荀首得知儿子被俘不禁大怒,他立即带着大批军队返回战场营救荀罃。荀首的御戎的是魏锜;他的箭囊里混着几种不同的箭支。荀首不停地射杀敌人,但是他看到抽出来的如果是利箭,就将它放到魏锜的箭囊中,钝箭就射出去。魏锜怒道:“你有什么毛病?难道晋国不能生产利箭了吗?”

    荀首说:“我得不到别人的儿子怎么能换回来自己的儿子?利箭这么少,必须等到紧要关头再用。”

    战车转过一个弯,荀首刚好看见连尹襄老驾车载着王子谷臣从对向赶来,荀首快速抽出一支利箭射死襄老,又射伤谷臣。晋卒一拥而上赶走了随行的步兵;荀首跳到对方的战车上,驾车把王子谷臣和襄老的尸体带回去了。

    黄昏时分,楚军开进了被放弃的晋军大营。楚军也不再逼迫晋军,只是远远地监视着敌人的动向。晋军则在敌人的监视下连夜渡河,渡口场地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渡船上的灯光铺满了河面,晋军吵吵嚷整整渡了一整夜。第二天太阳初升之时,晋国三军统帅荀林父、士会、赵朔乘坐最后一只船离开河岸。

    楚国三军随后来到岸边,军士战马同饮黄河之水。

    潘党对楚庄王说:“王为什么不将晋人的尸体收拢起来筑成京观,向后世昭示您的伟大武功呢?”

    楚庄王说:“‘武功’的含义并不是你这么理解的。武,就是止戈,就是以强力保卫和平。所以周武王在克商后在《颂》中说:‘载籍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与时夏,允王保之。’武王昭告世人说:他将要收藏武器,停止战争,专求美德,播散华夏。

    “所以‘武功’就是禁止暴力、弭兵休战、保有社稷、建立功勋、靖国安民、结好诸侯、富民丰财,昭示子孙不忘祖先的功业。

    “如今不谷使两国将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