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卫宁喜之乱

    第四百八十七章 卫宁喜之乱 (第1/3页)

    四国收回失地之后,东方的局势总算平静下来,但是没过多久卫国很快又发生了内乱。

    原来,卫献公在复辟前曾向宁喜许诺“政由宁氏,祭归寡人”,在复辟后也兑现了诺言。但是卫献公把事情考虑得太简单了:宁喜很快变成了下一个孙林父,他把公权力当成了私有之物,把卫国人民当成自己的杂役奴隶。

    在周代,每个国家的权力体系是由君主、卿士大夫和士人共同构成的不可割裂的有机体;卫献公的做法相当于把自己从体系里硬剔出去,又在自己的位置上塞进来一个卿士。这就好像为健康的人移植了他人的心脏一样,外来器官必然会受到整个身体的排斥,人反而变得病态虚弱了(宁喜与赵盾、士匄不同,那两人专政的局面完全是自然形成的)。

    从另一面来讲,宁喜能够堂而皇之地接受卫侯送给他的玉玺,只能说明他利欲熏心、私心太重。于是他在处理每件政务、做出每个决定时都要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他自己赚足了利益,却极大地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宁喜得罪了太多的人,大夫们私下里聚在一起说,孙氏都没有把卫国改成“孙国”,宁喜却要把国号改成“宁国”了。

    过了不久,宁喜终于得罪了那位足以要他小命的人——公孙免馀。公孙免馀当时担任帝丘行政官,当时有个人因为土地纠纷向他控告自己的邻居。案情本身并不复杂,公孙免馀查明事实后就准备下判决了。

    被告自知将面临败诉,就通过一个掮客贿赂宁喜,希望他干预诉讼。宁喜收了好处,要求公孙免馀做出错误判决。公孙免馀怒,他警告对方不要把手伸得太长,不要把公室当成自己的家室。宁喜大怒,干脆撤掉公孙免馀的职务,打发他回老家了;宁喜随即任命一个亲信为帝丘行政官,新行政官最终判决原告败诉。

    公孙免馀怒气冲冲去见卫献公,卫献公也正为此事感到忧虑,他不等公孙免馀说话,便拉着他手诉苦道:“寡人真是愚蠢呀!寡人在流亡时还能做大夫们的主,复辟后却只能听命于宁子了!这就相当于寡人把君位从卫殇公手里夺回来交给了宁子。这么做是为了啥呢?除了愚蠢恐怕没其他解释了!”

    公孙免馀说:“君侯杀了宁喜后再自责吧!宁喜现在已经按照自己的意志治理卫国了,再给他两年时间,全国上下所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