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楚灵王之难(五)

    第五百五十一章 楚灵王之难(五) (第1/3页)

    观从十分了解弃疾的意图,他也能感受到弃疾对他深深的敌意和现实威胁,他劝子比说:“不杀弃疾,您虽然得到王位,祸根却仍未清除!”

    子干惊讶于观从怎么会有如此凶恶可怕的想法,他说如果“当璧”的预言是真实的,他现在怎么可能坐在楚王的宝座上?弃疾完全可以抛弃他们自立为王嘛!他又警告观从不要继续发表此类言论,否则他有理由认为观从因为父亲的死怨恨每一个王室成员,从而不遗余力地制造混乱。

    观从叹气道:“君王不忍心杀弃疾,他却会忍心杀君王,而我不忍心看着君王被杀。”说完他向子比稽首,当天就逃到郑国去了。

    现在有必要把“当璧”的预言解释清楚了。

    原来楚共王没有嫡子,却有五个深受宠爱的庶子,那位凡事优柔寡断的王不知道要立哪一位为太子,他就在大祭司的提议下遍祭名山大川,希望神明能够给他一个答案。回到都城之后,他把众多山川的神主立于太庙之中,又与王后巴姬在神庙的庭院中挖坑,埋下一块玉璧。楚共王向众神主祷告说:“我向神明请求,请求神明在我的五个儿子中选择一个,以主持楚国社稷。当璧而拜的,就是神明所立,没有人敢于违抗!”

    然后楚共王要求五个儿子斋戒沐浴,按年龄顺序依次到太庙拜谒诸神。楚康王先入,跨过了埋玉点;楚灵王随后而入,稽首时肘部碰到了目标地;子干、子皙离得很远。弃疾当时年幼,由巴姬抱着进入太庙,但是当他下拜时掌心准确地压到了玉璧。

    楚共王觉得不可思议,要他再拜,而弃疾再次下拜时仍然在同一位置,这就是“当璧”一词的由来。因此斗韦龟才决定把儿子成然送到弃疾身边,并且对儿子说:“国王弃礼违命,楚国要危险了!也只有弃疾才能把楚国从毁灭中挽救出来。”

    “国中本无事,庸人自启之”。嫌日子过得太安稳、又志大才疏的楚共王给国家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