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羊舌鲋之死与中行吴灭鼓(二)

    第五百五十七章 羊舌鲋之死与中行吴灭鼓(二) (第3/3页)

控制的土地也不多了;晋国实际上已经变为由六卿和大夫的领地组成的“加盟共和国”。晋昭公比他的父亲更加堕落,以至于二十几岁便落下一身湿热之病;他每天就长在后宫里,抓紧时间享受他那已经为时不多的生命。

    鲁昭公十六年(BC526)春,莒国人率先沉不住气了,因为莒人也发现晋国的权力机器基本上已经停转了,晋人不但不能为自己出头,反而激起了鲁人对自己更大的仇恨。莒人只好去见韩起,央求他把晋昭公放回去,以免被鲁国人打得体无完肤——要知道,季孙才不在乎鲁昭公的死活咧,他只能把鲁侯遭受的苦难转化为再次进攻莒国的借口。

    韩起乐见原告撤回控告,便将鲁昭公放走了。四月,鲁昭公与子服回回到鲁国。季平子把子服回召来,询问晋国近期发生的一些事。子服回向他做了汇报,最后说:“晋国公室已经衰落了,君主年轻没有权力,六卿强横骄奢,大夫们各自为政;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习以为常,怎能不衰落。晋国衰落,齐国必然脱离控制,我们应当加紧备战了!”

    季平子哼道:“夫子比晋侯还要年轻,哪里懂得政事?不要乱讲话了,小心传到晋国人耳朵里去。”

    八月,在位仅仅六年的晋昭公突发暴病身亡,太子去疾即位,是为晋顷公。君侯年幼,国家政权完全落入卿大夫们手中。

    年底之时,季平子到晋国参加晋昭公的葬礼,他终于看到了子服回描述的情况,又想起他的话语,于是说道:“子服回真是位有远见的君子,子服氏很快就会兴旺起来。”

    “昭”字虽然为褒义字,但是“昭”并不是个善谥:周昭王南征楚国淹死在汉水中;齐昭公死而无后;郑昭公、宋昭公和卫昭公(战国时期卫国君主)被叛乱者所杀;鲁昭公被三桓驱逐出境,客死他乡;楚昭王英年早逝。至于后人为什么要给遭遇各种不幸的先君取这个谥号,真是令人琢磨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