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三桓之乱(一)

    第六百零一章 三桓之乱(一) (第1/3页)

    当年季文子驱逐了公孙归生(公子遂的儿子)之后,三桓逐渐君主成为事实上的掌权者,而季氏则成为三桓的首领。后来在季武子的怂恿下,三桓“三分公室”,鲁国正式由君主执政过渡为寡头执政:三桓瓜分了国家土地和军队,为了维持鲁侯的体面生活,三桓向公室上一缴定数量的赋税。至于其后的“四分公室”,不过是使权力在三桓之间重新分配罢了,与君主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但是三桓对公室的态度并不相同,彼此间的关系也并非铁板一块。季氏始终企图独揽大权,想把鲁国改成“季国”,因此既排挤孟孙氏又打压叔孙氏;叔孙氏骨子里仍然属于“保皇派”,叔孙豹之所以参与三分公室,乃是出于不得已(否则更无法维护君主的利益);孟孙氏势力最弱,只能随波逐流。

    鲁国君臣每年都要举行四场祭祖仪式,君主在每季度的首月(孟月)举办仪式,卿大夫们在次月(仲月)举办仪式。仪式中都需要舞蹈队来表演《万舞》,当时天子的表演者队伍为八佾(每佾八或二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士二佾。

    鲁昭公二十五年(BC518)春正月,鲁昭公将要祭祀父亲鲁襄公。仪式开始后,鲁昭公传令开始表演《万舞》。结果演员上场时,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到场的人数只有二佾。

    鲁昭公大发雷霆之怒,立即下令把其余的人抓回来。乐官匍匐在地上解释道:“季氏今天也祭祖;其余的队员并非藐视君权,而是被季氏借走啦!”

    鲁昭公愤然道:“季氏借走四佾,那不变成八佾了吗?季氏不但想当鲁侯,而且想当天子呀!”

    臧昭伯说:“季氏使君侯不能祭祀先公,应当追究他的责任!”

    但是鲁昭公终究不敢得罪季氏,他只好等季平子归还乐队之后才开始表演。这个事件成为君臣冲突的导火索,鲁昭公之后便开始与大夫们酝酿计划,以除掉季平子。

    季平子有两个叔叔,分别是季公亥和季公鸟。季公鸟娶了齐大夫鲍国的女儿季姒,季公鸟去世后,季公亥、公思展和申夜姑共同辅佐季公鸟的儿子治理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