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鲁昭公流亡史(一)

    第六百一十五章 鲁昭公流亡史(一) (第1/3页)

    鲁昭公被齐国人送入郓城后就安心住下来,子家羁一直劝他到晋国去,但是鲁昭公不知道被齐国人施了什么魔法,又固执认定齐侯会把自己重新送进曲阜;但是齐国人撤军就后没了下文。

    三桓不定时地送些财物过来,以示不敢忘记君主。实际上,鲁昭公在郓城和在曲阜过的生活过得差不多——反正他也没什么土地,都是靠三桓的供奉活着。

    专诸刺王僚那年春天,鲁昭公安耐不住急切的心情再次跑到临淄去。他名义上是去看望齐景公,实际上是去提醒他不要忘记自己的诺言。齐景公像去年一样对他做出保证,鲁昭公得到了回应,又担心郓城安全,于是尽快赶回去了。

    秋季之时,晋士鞅、宋乐祁、卫北宫喜及曹、邾、滕三国大夫在扈地举行盟会。盟会有两个内容:一是帮助周敬王防守成周,以防备王子朝卷土重来(王子朝的党羽仍然占据了几个边邑);二是是否将鲁昭公送回原位。

    宋人和卫人与鲁昭公相亲,两国坚持要求帮助鲁昭公复位。但是士鞅这个人比梁丘据还要贪婪——梁丘据只是被动地受贿,他却敢主动索贿。士鞅事先已经秘密派亲信去见季平子,向他泄露了会议议程。

    季平子开出一份巨额礼单交给来人,士鞅收到礼单大喜过望。于是他在会上回复宋、卫使者道:“鲁侯没有公布季孙的罪行就对他进行讨伐;季孙不知所犯,请求被囚、流亡都没有获得允许。叔孙、孟孙惧怕动乱扩大,所以才帮助季孙;国人也自发地保护他。季孙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只能说上天和国人都站在他这边。

    “鲁侯没有战胜国人,所以才‘自我流放’。子家羁请求鲁侯留在国内,叔孙婼也请求鲁国返国,结果都被他拒绝了。因此鲁侯是主动流亡,不存在被三桓驱逐的情况。鲁侯居留齐国三年却一事无成(这句话酸酸的),而季孙甚得民心,甚至连淮夷都支持他。

    “季孙拥有十年之储备,有齐国、楚国做为后援(齐国拖延便是对季孙的认可),有上天的赞助,有国人的支持,有坚守的信心,定期送给鲁侯供奉,侍奉君主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