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孙武入吴

    第六百二十五章 孙武入吴 (第2/3页)

合考察天时、地形,要搜集关于敌国与军队的一切情报,要知己知彼;要严守军令:动如漫山遍野的脱兔,静如漫山遍野的处子;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己之长击敌之短;要欺骗、要诡诈、要要像烈火燎原毫不留情;为了胜利要无所不用其极。

    孙武据此提出将帅要具备“智信严勇仁”五个特征。他把智慧排在首位,把仁慈排在末尾,以此说明战争是智慧的较量,是“奇”和“诡”的对抗;对生命的怜悯要适可而止。

    孙子以其敏锐的前瞻性使得他的理论超越了血缘制,远远超越那个时代。

    实际上“礼崩乐坏”不仅体现在天下时局上,也体现在人的思想上,体现在《孙子兵法》中。由于孙武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本质,认清本质的诸侯们便摒弃战礼,开始以血洗地了。以至于后来孟子痛心疾首地说:“争地之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但是孟子所称的“罪”恐怕也不能算在孙子头上;如果硬要算,那么因“伐交、伐谋”而免遭战火涂炭的生灵就应当感谢他了。

    阖闾得孙子与《兵法》如获至宝,他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一直与孙武泡在一起,向他学习兵法理论,研究伐楚战术,并将将理论率先应用在不走运的楚人身上。

    鲁昭公三十一年秋,吴国人出师进攻楚国的夷城(城父,今安徽亳州附近)。之所以把夷城做为目标,是因为徐子被楚昭王安置在那里,阖闾想要体验下“灭国绝嗣”的感觉。但是吴军行进道善道时,泛滥的淮河阻断了军队前进的道路。阖闾不愿意无功而返,于是分兵向潜城(今安徽霍山西南)和六城(今安徽六安附近)进发。

    前面说过,潜城是大别山东脉之霍山的东大门。从潜城西行进两百余里就到了大别山的西大门柏举(今湖北麻城西北);过柏举便进入楚国腹地。因此潜城便成为吴、楚争夺最为激烈的城市。

    楚沈尹戌帅师救潜和六,吴军主动撤退。沈尹戌扑了个空,心中十分恼火。后来他得知进攻潜城的吴军声势浩大,但只是虚张声势,而且数量并不多,他便隐隐猜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