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阳虎逃齐

    第六百五十八章 阳虎逃齐 (第1/3页)

    阳关城(今山东泰安东南)本是季氏领地,城市规模与地位仅次于费。阳虎当政后便将它和讙城(今山东宁阳西北,离平阴隘口很近)划归己有,又通过数年经营将其打造成坚固的堡垒,也使两城变为国中之国。

    阳虎逃进讙城后加强了城市防御,同时向齐国派出使者,请求齐景公接受两城。齐景公大喜,他说:“得阳虎相当于得鲁军之半,得阳关与讙城相当于得鲁国之关口与隘道。鲁国如果仍然不肯臣服,寡人就把曲阜从华夏版图上抹掉。”

    齐景公派使者宣布任命阳虎为齐国大夫,并接收了两城。鲁国在三年间分别向齐、郑、卫发动战事;鲁人四面树敌,如今又被阳虎掐住了脖子,顿时慌做一团。鲁人不敢轻举妄动,只得加强守备、静观其变。

    阳虎本以为照着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哪知道身边很快出现了叛徒。鲁定公九年春,讙城邑宰趁阳虎离开之际竟然带着官印、户籍和地图逃回曲阜去了。官印和文件是统治权的象征,这起事件使得讙城人相信阳虎的叛乱注定会遭到失败。

    讙城群龙无首、人心浮动、秩序混乱,阳虎派人来接收城市,但是原住民关闭了城门,拒绝官员入城。季氏军队很快赶来,没费什么力气便将城市收复了。如此一来,阳关的地位就变得孤立且岌岌可危了。

    季氏的很多低级家臣都是被阳虎裹挟进叛乱行动的。人们实际上既没有反叛之心,也没有犯下严重的罪行;很多人甚至已经开始策划推翻阳虎的行动。

    阳虎预感有那些人在,阳关也将不保。但是他不想伤害那些多年相处的同事,他把从宫里抢来的宝玉和宝弓交给他们,让他们带着宝物返回都城。那些人后来都被季桓子赦免了。

    讙城光复后,齐国人没有做出激烈反应;鲁国人决定趁热打铁,一举收复阳关。

    六月,季桓子与孟懿子帅师包围阳关。阳关西面紧靠泰山,三面为平原。阳虎登上城墙放眼望去,见目之所及之处都是都是军营,只有城西那面由于地势原因只驻扎着少量敌军。鲁军攻了几天却成效甚微。季桓子于是下令停战,同时开始大量制造攻城器械。

    阳虎心里清楚坚守城池已经毫无意义,他便制定了一个大胆的突围计划。阳虎给季桓子下了一封战书,战书中宣称要与他在阳关南郊展开堂堂之战,一战定胜负。季桓子实在搞不清阳虎的用意(除非他已经疯了或者想自杀),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同意与他决战。使者离开后,季桓子又从城北和城西调集了部分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