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晋六卿之战(九)

    第六百七十章 晋六卿之战(九) (第1/3页)

    十二月初,晋定公宣布赦免赵鞅,将他召回新绛,命他继续担任原职。晋悼公与四卿在宫中歃血为盟,载书上写道:晋侯不再追究赵鞅的责任;赵鞅必须忠于公室,不得做出有损君权的行为;大臣们团结一心,共同辅佐君侯。

    赵鞅以为家族灾难到此就告一段落了,但是很快就发生了一件令他痛心疾首却无力挽回的悲惨事件。

    原来粱婴与董安于两人属于世仇,彼此都想找到机会置对方于死地。粱婴这次总算找到由头了,他心里形成了一个计划,然后跑去见智跞说:“赵氏之所以强,一半功劳在于董安于。如果任由他继续主政赵氏,赵氏甚至会得到整个晋国。夫子为什么不借此机会除掉董安于呢?他的死对智氏是有大利益的。”智跞表示同意,粱婴接下来详细陈述了自己的计划,智跞又批准了计划。

    过了几日,对赵鞅和董安于不利的传言便在新绛闹得沸沸扬扬。由于这些这些传言的内容都是事实,所以赵鞅感到特别恼火和为难。他预感到有人要对董安于下手,于是劝他到国外去避避风头。

    董安于说:“我逃走简单,但是主人的处境就艰难了。我要留在家里等待结果。”

    又过了几日,国人的情绪开始变得躁动起来。街上的行人看赵府大门的眼神里充满了怒火,甚至有胆大者在门外大喊:“赵夫子!你还要袒护那个奸贼到什么时候?”

    鲁定公十四年(BC496)初,国人对赵氏的怒气达到顶点,危机一触即发。就在此紧要关头,智罃派人来见赵鞅。来人说:“夫子应当听到坊间最近爆发的谣言了吧?有人妄称夫子在范、中行发难之前就把晋阳的兵甲调集到都城以北了,还诬陷调集令是董安于所发,又说董安于才是这场动乱的始作俑者,而范、中行不过是自卫而已。国人还抱怨说受害者逃走了,元凶却毫发无伤地招摇过市

    “现在谣言愈演愈烈。智伯如认为如果不能尽快平息谣言,夫子恐怕会遭遇祸患,所以命我来提醒夫子,请夫子早做打算。”

    赵鞅心急如焚。来人走后,他把董安于召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