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隳三都(一)

    第六百七十四章 隳三都(一) (第1/3页)

    孔子说完,在场者都陷入沉默,朝堂里鸦雀无声。

    季桓子见仍然没人提出新的建议,于是宣布休会。三桓凑到一起开了一个闭门会议。季桓子希望借机除掉费邑邑宰公山不狃,叔孙州仇则希望季桓子连叔孙氏的叛徒、公山不狃的同党、叔孙辄也干掉。三人中只有孟氏家族数代平静安宁:现任郕宰公敛阳对家族无限忠诚;公敛阳又把两个喜爱的儿子留在孟懿子身边;两人名义上是侍奉主人,实际上是公敛阳交给主人的人质。

    因此季桓子和孟懿子都赞成孔子的方案,孟懿子虽然贵为上卿,但是也得服从多数人的决定。

    当朝会继续进行时,孟懿子便代表三桓同意削减城墙的高度,这起事件史称“堕三都”。

    叔孙州仇表现的最为积极,他命驷赤(驷赤已经升为郈邑邑宰)建造了几座巨大的可移动的龙门架,在横梁中间挂上巨石打造的重锤,用众多民夫通过绳索将重锤高高拉起,撞击城墙。毁城任务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

    再说季孙氏方面。季桓子的宗邑是费邑,费邑的邑宰是公山不狃,司马是叔孙辄。前面说过,这两人原本都是对现实不满的野心家;两人曾与阳虎结为同盟,准备共同打倒三桓并取而代之。只是由于阳虎谋杀季桓子不成,两人才及时刹车,没有暴露身份。

    三年以来,公山不狃的野心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膨胀得更加厉害了。

    季桓子一直怀疑他居心不良,但是公山不狃完美地把自己伪装起来,竟然不露一丝端倪;他又把费邑治理的井井有条,使民众生活安宁富裕,费人从上到下没有不赞美他的。这些情况虽然没有改变季桓子的打算,却也使他找不到对公山不狃下手的理由。

    季桓子只得对公山不狃换上了一副温和信任的嘴脸,但他表现的越是温和,公山不狃心里就越不安。其实早在侯犯发动叛乱之际,公山不狃就准备响应他的行动了;但是由于侯犯失败得过于迅速,鲁国才没有再次经历叛乱之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