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一)

    第六百九十三章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一) (第3/3页)

他们不该为了洁身自好而抛弃大义。君子入仕是为了伸张大义,但是我也知道,我们主张的政见根本就行不通。”

    孔子继续留在蔡国。后来吴王夫差伐陈,楚昭王帅师救陈,楚军驻扎在城父。叶公子高无意中与楚昭王聊起孔子,楚昭王惊道:“孔老夫子竟然与不谷离得如此之近。”说罢命人去蔡国召他到楚国入仕。

    孔子一刻不敢耽误,立即带着弟子们启程直奔城父。陈、蔡之间有一片人烟稀少、道路难行的荒野,队伍行进到此地时,突然遭到了一群身份不明的武装匪徒的包围。但是那群人既不劫财也不害命,只是将队伍团团围住。匪徒头子宣称,孔子可以到任何地方去,就是不许继续前进。

    原来这些人都是陈、蔡大夫的私人武装,那些大夫害怕孔子得到重用后楚国会变得更加强大,所以才使出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但是孔子怎可能向那群恶棍低头?他虽不能前进,但也拒绝返回;结果双方就在此地僵持起来。

    七天很快就过去了,队伍带的粮食早就吃完了,弟子们一个个饿得面有菜色,走路左摇右晃,只能靠摘桑叶充饥。匪徒们的给养却非常充足,他们也不发动进攻,却终日里大吃大喝,向被困者炫耀诱人的食物和香甜的美酒,劝他们早日返回以结束挨饿之苦。

    孔子仍毫不理会——他已经派人去向楚昭王告急了。孔子安坐于桑树之下,琴音歌声终日不衰。

    子路实在忍受不了各种折磨,他怒冲冲地问孔子:“君子也有走到穷途末路的时候吗?”

    子路的问出了一个十分尖锐而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代表了很多追求高尚理想、一心向善的人的困惑;那些人本来相信好人有好报,而他们一旦遭遇到类似子路陷入的困境,心中一定会感到迷惑而产生动摇——如果追求真理却不得善果,谁还愿意去做君子呢?

    孔子敏锐地感到子路内心的动荡,于是说道:“君子到了无路可走之时也会坚持操守,小人却会胡作非为。”接下来他便提出中国思想史上一个著名的问题:“《诗》说:‘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们为什么会被困在这里?是因为我们崇尚的大道有缺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