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说声对不起,还是直接表达真实的情感

    第四节 说声对不起,还是直接表达真实的情感 (第2/3页)

候,孩子却迟迟不肯离开,怎么办?父母往往把孩子强行从海滩上拉回。

    在路上,父母仅仅以“对不起”来搪塞孩子,孩子似乎不会领情。这时父母应该听听孩子的诉说,让孩子讲一讲把他带离沙滩的感受,问问他,下次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父母如何应该怎么做才好。

    很多情况下,父母盲目给孩子道歉,虽然他们没有做错什么,但这种不真实的信息会令孩子疑惑。所以,父母不如诚恳地说出事情的真相,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原因。当然,你也不要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为你代表强制和束缚。父母应用关切的语言直述胸臆“我不想让那么做,是因为……”这样说出原因时,孩子往往更容易听从,或许再提一个更清晰的要求:“我可以再……”。

    因此,父母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比直接用“对不起”道歉有效得多。你给孩子直接道歉时,就是自我作主地替孩子承担的责任。但父母应当保障孩子的情感表达的权利,让他成为感受的唯一表达者。否则,孩子就会习惯于把自己当成生活中的受害者,常常把自己的不良情绪迁怒于其他人。

    孩子只是孩子,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控制能力,但他是自己一切感受和行为的源头。父母应把孩子视作自己感受的主宰者,使孩子渐渐培养出自己良好的性情,找到多种选择,学会控制自己的反映。

    一个叫灿的孩子,非常喜欢摆积木。一次,他摆了一个复杂的漂亮房子,向妈妈炫耀,妈妈借此夸奖了他。整整一天,小家伙都为自己的杰作欢呼。

    由于小家伙把积木摆在一个房间的门口,爸爸下班后,推开门,急匆匆地走过时,灿的漂亮房子一下子倒塌了。

    灿看到自己漂亮的房子被爸爸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