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弄清孩子

    第四节 弄清孩子 (第1/3页)

    宋楠楠是文理分科时从别的班分过来的,当我向他原来的班主任问过他的情况时,他的班主任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我从此便对他格外注意起来,想看看他到底坏到什么程度。

    来班里的第一个星期,我发现他不但不学习,而且不遵守纪律,不但自习课说话,就是在任课老师上课时他也不闲着,不是说话,就是传纸条,严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我观察了几天后,有了确凿的证据,就把他叫到办公室。他的态度倒也恭敬,不跟我顶嘴。

    他告诉我,他从小学一年级成绩就差。我觉得他是对自己的学习缺少信心,就鼓励他向自我挑战,人生的路程还很长,不要看扁了自己,只要努力,就有机会成功。

    我说着说着,一节课的时间就在我嘴边溜过去了,也相信他一定也产生了共鸣。可是最后他说了一句:社会上总会有一些渣滓吧,我愿意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在后来的交往中,我喜欢过几天和他聊一聊。他喜欢打羽毛球,有时上体育课他自己对着墙打。我也喜欢,就主动找他打一会儿。我发现他很害羞,一说话白净的脸上就有一片红晕。对人很客气,也很有礼貌。

    他的行为渐渐变了,虽然还是不爱学习,有时上课听不懂,就看一会课外书,但不再违反纪律了。有时也做点读书笔记,看看课本,自己开始学习了。

    在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前,至少不要把事情弄得更糟,这应当成为问题孩子转化工作中的一条准则。当学生问题出现时,要心平气和地和学生沟通、交流,以弄清孩子,这种沟通和交流也会逐渐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使得学生初步建立起和教师之间的一种信任。

    当孩子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渐渐地,有的孩子就会失去儿时的乖巧与可爱,他们与大人很少再有言语上的交流。他们和自己的同龄人常常是有说不完的话,可一遇见大人,要么不开口,要么开口就没有好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