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对待孩子的错误有策略

    第七节 对待孩子的错误有策略 (第2/3页)

孩子以后犯了错,还会勇于在父母面前承认,孩子撒谎也就没那个必要了。

    当孩子做错事,为逃避责罚而撒谎的时候,父母不要随意地对待孩子。因为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年轻父母教子缺乏方法,看到孩子做错事或撒了谎,脾气来了,就喜欢大骂一通。这样做并不能改变孩子的撒谎行为,相反还可能让孩子更加依赖撒谎来逃避责罚。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撒谎对孩子进行一些“惩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在哪里。

    孩子撒谎,有时会忽视给他人带来什么害处,有时为了让他明白撒谎不是好事,可以给他来一次“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让她尝尝被骗的滋味。有这样一个例子:母亲问孩子,给你的100元钱买书了吗?孩子说买了。其实是孩子用于其它事了。母亲当时没有揭穿孩子,当作没事一样。过几天,孩子的学校要收一些费用,当孩子向母亲要时,这位母亲一口咬定已经把钱给孩子了。于是孩子急得大哭。接着母亲搬出那天孩子撒谎的事,和孩子讲道理,分析撒谎的害处。这种让孩子亲历撒谎带来害处的办法,可以让孩子尝点苦头,这也算是对孩子的一种责罚。从此以后,孩子再也没撒过谎。当然,也可以直截了当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温和地提醒孩子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再给孩子提出要求:孩子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弥补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免于惩罚,比如要孩子编一个故事,要孩子做一个手工等。然后父母指出孩子错在哪里;为什么不应该做,使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