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学院

    第五百二十二章:学院 (第3/3页)

皆有道科,不过学堂之中教授的太平道思想,也是有选择的,经过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基本将迷信、鬼神的地方全部都去除掉了,只留下了一些好的关于思想文化的内容。

    郡学则是增加了两科,吏科和杂科。

    蒙学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识字,明理,启蒙,脱离懵懂。

    而郡学的目的则不同,许安建立郡学的目的是为了太平道选拔人才,郡学培养出来的学子是有资格成为吏员的。

    所以除语、数、道三科外,还增设了吏科和杂科。

    吏科主要是就是教导普通的吏员简单的工作,还有一些实用的技巧。

    杂科则是许安编写的一些关于现代物理、简单的化学之类的教材,还有各世家的一些实用的知识。

    吏科和杂科的设立,可以使得郡学院的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学以致用。

    郡学院的第三年第一学期,是实践期,这个学期郡学院的学生都会被统一安排进各地的署衙去观察吏员的生活,工作。

    至于国学院,比起郡学院来说,对于太平道意义更为重大。

    国学院是太平道的官员候补、培养的学堂,是三所学堂最为重要的学堂。

    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运作,但是大概的科目都已经划分了。

    国学院修习共有五年时间,前两年时间,学习基础的知识,更为困难和深奥的语、数、道、吏、杂五科知识。

    等到第三年的时候,也就是第四年和第五年,国学院之中增设政、民两科。

    学生除了要修习语、数、道、吏、杂五科知识,还要再学两科的知识。

    政科教授政务处理的办法,官员的经验和职责等等。

    政科的目的是为了让国学院的学子熟悉过程明白义务。

    而民科,则是这七门学科之中最为重要的科目,具体讲的便是民生政事。

    类似水利修建的技巧,和如何治理水患,或者是当灾害来临时的举措,以及军屯、民屯等等黄巾军如今施行的政策,都有重要的解析。

    民科开设的目的,就是这些学生上任为官之后,能够更好履行责任,明白自己需要做一些什么,明白当发生一些紧急事情后,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应对。

    而非是死读书,读死书,像某些士人只知道圣贤书之中的经义,却不知道为官该做什么,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民科、政科的教材,都是选自原本各地官吏的治理经验,经过了阎忠和杨绩等人的筛选之后,整理成册的,在实践之中基本都是可行的办法。

    这些经验原本只是传于那些人各自的家中,但是现在却被全部归纳在了一起。

    家学变成了公学,这也是太平道如今和汉庭完全不一样地方。

    汉庭,世家有着数百年,乃至千年的积累,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家学渊源。

    但是这也是制约他们发展的一点,家学始终是家学,学问如果没有交流,注定是得不到充分的发展,闭门造车并不可取。

    国学院的毕业生,相比于蒙学院、郡学院的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

    他们不仅仅可以成为官员,还可以选择进入太平道的军事院校和医学院继续修习。

    虽然现在国学院还没有学生,但是许安已经早早的计划好了,在太平道的军事院校和医学院两所学院之中,安置这些国学院学生的地方。

    太平道的讲武堂之中,设教导班,教导班之中全部招募国学院的学生。

    教导班学制两年,第一年学习军事理论之类的课程,第二年则是进入军队实践,以参谋的名义跟随作战,跟随将校作战,最低在军司马一级中。

    毕业之后可以担任军侯一职,表现优异者,可以越级成为军假司马,不过这样待遇,是授予以第一名毕业的毕业生。

    而医学院之中,许安则是计划招募医师开设一个基础班,先教授基础的医学知识,然后再进入正规班之中,由华佗亲自教导。

    许安现在没有世家的掣肘,没有豪强的牵扯,依靠着雕版印刷术和造纸术,让许安有了能力印制大量的书籍。

    军屯和民屯的实行,也让许安原本紧张的财政得到了缓解,让许安能够养起如此多脱产的学子。

    现在太平道的人才确实比不过世家豪强,比不过汉庭。

    但是未来,三年以后,六年以后,十一年以后,等到蒙学的学子,郡学的学子,国学的学子毕业之时。

    等到那些学子变成了童生,变成了茂才、秀才,变成了监生,举人的时候。

    一切都会改变,一切都将改变。

    到时候,太平道将会有足够多的人才,来管理工坊,来管理地方,来管理军队。

    等到那个时候,等到成千上万的人才出现在太平道之中,等到数以万计拥有着新思想的志士出现在太平道之中的时候。

    等到那个时候。

    这个天下恐怕再也没有任何人,任何势力,任何国家,能够抵挡住太平道滚滚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