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百转千回

    第六百四十五章:百转千回 (第2/3页)

溃势,公孙瓒又表举刘备为平虏将军。

    公孙瓒北逃之后,刘备依靠着平原,抵抗冀州和青州两州的进攻,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之下,还小胜了数阵,最后领着麾下五千幽州骑和三千余名步卒一路折返,成功的向南撤离。

    后来泰山黄巾军西进围攻济北国的时候,若不是刘备及时领兵来援,牵制了泰山黄巾军的兵力,恐怕曹操不能那么轻松的挡住泰山黄巾军的攻势。

    坐在袁术身旁的人则是伏德,其父名为伏完,是当朝的中散大夫。

    伏完乃是大司徒伏湛七世孙,袭爵“不其侯”,官拜侍中,娶了汉桓帝长女阳安长公主刘华为妻。

    陈都中有传言,伏完的女儿伏寿似乎要被立做皇后。

    虽然天子尚幼,但是传言有板有眼,而陈都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是佐证了这一件事。

    陈都禁军统领的职位,最后被委任给了伏德,其军名为“中垒”,与汉武帝元鼎六年时,于北军新设八禁兵之一的“中垒”同名。

    伏德接任中垒校尉,虽然是校尉之职,但实则位高权重。

    刘备虽然现在是平虏将军,但是地位却是比不过伏德。

    伏德并没有武名,虽然身形还算健壮,但是比起曹操、刘备、黄忠等人皆是少了一股英武之气,倒是显得有些阴柔,倒是和曾经的袁术气质有些相仿。

    袁术曾经放浪形骸,花天酒地,不过这数年以来的军旅生涯和经历,已经是让袁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如今的袁术早已经不再是昔日的那个身穿着锦衣,纵情声色的世家贵公子。

    刘备微微侧目,看向袁术。

    此时袁术正襟危坐,一身的戎装,头戴铁冠,眉目犀利,只是面色和孙坚一样同样阴沉。

    饶是谁见了如今的袁术,都难以想象袁术曾经会是一个放荡不堪的世家子。

    帐中坐着的人并不多,除去他们五人之外,便只有荀彧、郭嘉两人。

    刘备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由的眉头微蹙。

    他心中有一种不妙的预感,他感觉原本稳操胜券的东郡之战可能有了新的变化,他们可能……

    孙坚合上了手中的帛书,闭上了双目,他的声音低沉无比,不复平日的激昂。

    “黄巾军出函谷关,兵进洛阳,洛阳已经沦陷……”

    刘备霍然抬头看向孙坚,强忍住了站起来的冲动。

    “黄巾军的骑军已经兵临轘辕关下。”

    孙坚的声音有些沙哑,脸色阴沉无比。

    刘备的脸色也慢慢的难堪了起来,他明白了为什么孙坚和袁术两人脸色都如此之差了。

    “黄巾军自函谷关出兵,他们难道不需要休整?”

    曹操面色有些低沉,疑惑道。

    “如此短的时间,许安怎么可能掌控关中……”

    曹操脸色难看,前段时间华阴之战的战报传来,众皆哗然。

    许安于华阴一战击破董卓军,阵斩了董卓。

    五万西凉军土崩瓦解,就已经是令众人侧目。

    现在黄巾军又兵出函谷关,进犯洛阳地区。

    曹操并没有说完,他看到孙坚的神色,最后还是停下了言语。

    吴景、朱治两人都是很早便跟随在孙坚的麾下,曹操也知道吴景和朱治两人在孙坚心中的份量。

    此前孙坚派吴景守备洛阳,如今洛阳沦陷,恐怕吴景已经是凶多吉少。

    孙坚双手撑靠在案桌之上,继续说道。

    “泰山郡传来密信,泰山黄巾似乎在向北迁移,青州兵在陆续进驻泰山、济北两地。”

    孙坚的第二句话落入帐内,大帐之中的气氛几乎犹如要凝固了一般。

    众人的脸色皆是难看无比。

    郭嘉和荀彧两人是主要的谋臣,而曹操、刘备等人都是高级将官,他们清楚如今天下的局势,各地的情况。

    而孙坚所说的这两件事,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史诗级的灾难。

    不需要说明,黄巾军如此行径,如此动作,都代表着一件事。

    袁绍已经和黄巾军达成了某项交易,缔结了盟约。

    黄巾军的行动就是在配合着袁绍。

    刘备心中一紧,他一瞬间便明白了为什么袁绍让他们乔装打扮,暗中返回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